人形机器人深度之五:国内机器人行业深度:量产元年,百家争鸣
1国内机器人行业深度:量产元年,百家争鸣--人形机器人深度之五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声明部分证券分析师:曾朵红、阮巧燕、谢哲栋;研究助理:许钧赫执业证书编号:S0600516080001、S0600517120002、S0600523060001、S0600123070121联系邮箱:zengdh@dwzq.com.cn联系电话:021-601997982025年2月5日证券研究报告2摘要产业明显提速,差异化渐显,短期工业场景有望率先落地,长期空间广阔。1)产业在加速:产业政策密集出台,产业联盟&基金纷纷成立,融资数量大幅增长,推动产业形成“资金—技术—产品”闭环。2)差异化渐显:国内机器人在上下肢、视觉等硬件方案及模型路线等软件层面存在差异化且仍未收敛。3)短期爆发在即,长期空间广阔:应用环节较为明确为汽车、3C行业,有望率先起量,逐步延伸至其他制造业及搬运、零售等服务业,有望于2030年走进家庭。据测算,预计2030/2035年机器人新增需求达136/1163万台。随大脑逐步完善及场景拓宽,关节数增加,线性关节逐步渗透,灵巧手收敛至五指方案,我们测算2035年大批量生产后,单体执行器价值量约4万元,旋转/线性执行器市场空间达2154/2735亿元。初创机器人企业:背景多元,量产在即,潜力无限。我们梳理了智元、宇树、优必选、乐聚、普渡、傅利叶、银河通用、众擎、星动纪元、千寻智能共10家企业,初创企业机制较为灵活,创始团队在某一领域(运动控制为主)背景深厚,2024年头部企业均发布最新机型,具备双足机器人的开发能力,并与车企等制造企业试点近半年,小批量测试阶段有望结束,25年开启量产销售,多家企业预计2025年全年销售超千台。我们认为:1)智元、宇树、优必选、乐聚进度较为领先,在全栈式布局、硬件性能&成本控制、场景应用、股东背景等领域具备优势;2)银河通用、星动纪元、众擎、千寻智能则在大模型、运动控制算法等细分方向较为领先;3)普渡、傅利叶由原本配送/康复机器人拓展,硬件&量产能力优秀。互联网&整车企业:多元形式入局,推动产业加速。1)互联网企业:多以投资&大模型&自研方式入局,关注软件端的大模型高于关注硬件,从 “大脑”方面发力。目前国内互联网企业多集中于语言模型,也纷纷推出自研多模态大模型,也在往具身智能大模型方向发展,但与海外龙头企业仍有一定差距。其中,华为布局较为多样,模型端—盘古大模型较为领先,志在让人形机器人成为鸿蒙生态系统重要部分,车端—场景&制造资源协同,共同赋能国产人形机器人,投资端—注资极目机器人,加大投入。2)整车企业:人形机器人在“感知+决策+执行”层面与智能驾驶均具备共同性,同时车企在应用端也是天然的落地场所,目前在智能驾驶投入层面华为于研发人员&算力规模均国内第一,有望于人形机器人领域延续领先地位。投资建议:机器人当前类比2014年电动车,即将量产,开启10年产业大周期,国内外共振,强烈看好板块! 1)特斯拉链:首推确定性龙头Tier1【三花智控】【拓普集团】,Tier2【鸣志电器】【绿的谐波】【双环传动】,关注【北特科技】【浙江荣泰】【五洲新春】【震裕科技】【斯菱股份】【大业股份】等;2)华为链:推荐【雷赛智能】【赛力斯】,关注【兆威机电】【蓝黛科技】【富临精工】【禾川科技】【豪能股份】【科力尔】【埃夫特】【拓斯达】等。3)英伟达链:推荐【伟创电气】【科达利】等。4)宇树科技链:关注【长盛轴承】【卧龙电驱】【奥比中光】【曼恩斯特】。风险提示:人形机器人推广不及预期,特斯拉人形机器人量产进展不及预期,产业链降本不及预期,行业关键技术突破不及预期,竞争加剧等。目录一:产业提速,差异化渐显二:商业化飞轮模型下,看好三大类厂商布局投资建议与风险提示三:空间测算及零部件梳理产业提速,差异化渐显5产业在加速:宏观层面,政策频出,推动产业加速发展数据来源:各部门官网,东吴证券研究所 政策密集出台,中央地方齐发力,共同推进人形机器人产业加速发展。2023年11月,工信部发布《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明确提出人形机器人有望成为继计算机、智能手机、新能源汽车之后的又一颠覆性产品,并将其定位为重要的经济增长新引擎。随后各地相关行动方案&发展规划纷纷出台,且在时间节点上明确,计划于近年分别打造当地的人形机器人产业集群生态,推动产业逐步成熟。图:国内人形机器人相关政策梳理6产业在加速:中观层面,产业联盟&投资基金纷纷成立数据来源:机器人技术与应用,东吴证券研究所 人形机器人产业联盟&基金纷纷成立,集群效应有望逐步凸显。23年末以来,全国&各地区人形机器人产业联盟纷纷成立,为行业发展注入强大动力。其中,牵头方既有地方政府,也有头部企业,以北京人形机器人产业联盟为例,其于2024年4月正式成立,汇集了包括机器人本体企业、核心零部件企业、高校及科研院所等在内的78家成员单位,联盟通过搭建共享技术平台、推动标准规范发展、建立产业链数据库等举措,促进技术创新与应用落地,加速实验室到市场的转化。同时,产业基金同步密集成立且规模可观,推动产业形成“资金—技术—产品”闭环。图:国内人形机器人重点产业联盟地区联盟名称时间全国人形机器人场景应用联盟2024年7月全国人形机器人生态联合体2024年3月CMR产业联盟人形机器人创新联合体2023年12月北京国际(雄安)机器人产业联盟2024年12月北京人形机器人产业联盟2024年4月长三角长三角人形机器人联盟2024年6月珠三角智能制造人形机器人产业生态联盟2024年10月人形机器人场景应用联盟2024年7月广州人形机器人产业研究2024年1月西南四川省人形机器人创新联合体2024年4月成都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2024年4月地区基金名称投资规模成立时间京津冀北京机器人产业发展投资基金100亿元2024年1月唐山机器人产业投资基金50亿元2023年11月河南省机器人产业基金20亿元2023年8月长三角新昌机器人产业园配套基金20亿元2024年6月上海人工智能母基金100亿元2024年6月吴中区机器人产业基金100亿元2024年6月珠三角粤科智能机器人基金30亿元2024年4月东莞清水湾二期创业投资基金未披露2022年8月7产业在加速:微观层面,初创企业春笋涌现,融资风起数据来源:中国机器人网,东吴证券研究所 初创企业春笋涌现,融资数量大幅增长。一方面,目前初创企业因其创始团队大多具备运动控制、大模型研发等背景,方向多集中于机器人整机方向。另一方面,24年初创企业陆续走出A轮融资,相关投资数量明显增多但总金额略有下降,主要系23年明星项目效应明显(如智元、宇树等多于23年完成大额融资)。图:国内人形机器人融资汇总图:国内人形机器人相关融资梳理0102030405060融资总金额(亿元)投资公司数量投资方出手次数202420238差异化在显现:三类下游、三种形态数据来源:GGII,东吴证券研究所 国内机器人大多瞄准三类下游进行布局,产品形态由非人形到类人形逐步拓展至双足人形。人形机器人可以更高效完成工厂场景下自动化设备难以胜任的部分高精度、重复性工作,实现工业生产的完全自动化,同时工厂场景相对规范化,相对易于模型训练。业内认为人形机器人将率
[东吴证券]:人形机器人深度之五:国内机器人行业深度:量产元年,百家争鸣,点击即可下载。报告格式为PDF,大小5.02M,页数64页,欢迎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