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山之石:日美服务消费升级之路的经验启示——消费系列研究专题(五)
www.ccxi.com.cn地方政府债与城投行业监测周报 2022 年第 9 期隐性债务监管高压态势不变强调防范“处置风险的风险”专题研究2025 年 3 月作者:中诚信国际 研究院院长 袁海霞hxyuan@ccxi.com.cn研 究 员 张堃kzhang02@ccxi.com.cn研 究 员 张瀚文hwzhang@ccxi.com.cn提振消费的国际经验及启示建议——消费系列研究专题(四),2025.2美国稳消费政策及其效果对我国的启示——消费系列研究专题(三),2024.92020 年以来日本消费政策、效果及相关启示——消费系列研究专题(二),2024.8当前我国消费不足的表现、原因与应对——消费系列研究专题(一),2024.7他山之石:美日服务消费升级之路的经验启示——消费系列研究专题(五)逐本:日本和美国消费结构如何变迁?日本和美国的消费升级基本都遵循“非耐用品->耐用品->服务”路径。美国消费先后经历“一战”休整期(1930-1945 年)的基础消费阶段、1945 年-1970 年耐用品升级阶段,于 70 年代后实现由以商品消费为主到以服务消费的为主的过渡;日本消费升级基本遵循相同路径,于 90 年代实现服务消费赶超,但伴随人口老龄化不断加深,2010 年以后服务消费未能像美国一样延续持续高涨的趋势。 日本和美国在消费升级过程中存在各自的国情特色。70 年代美国消费变革中,耐用品消费由汽车家电向文娱属性更强的消费电子产品转型,服务消费也由传统服务扩展至健康护理、金融、文娱等领域;90 年代日本经历 “失去三十年”,居民消费增长停滞,单身和老龄群体增厚租房和医护需求,住房和医疗保健是服务消费的主要增长点,而服装、家电消费明显回落。溯源:消费升级背后的主推手是什么? 居民财富水平的跃升是消费升级的主要推动力。当人均 GDP 由 1000-2000 美元拐点上行时,消费结构逐渐由非耐用品向耐用品转型,而人均 GDP 接近 1 万美元往往是消费结构向服务消费主导的过渡的关键时期。 人口总量和结构对周期性耐用品和部分非耐用品的需求影响较大,即便老龄化和少子化削弱了耐用品需求,但技术变迁可以形成对冲,同时能够有效催生服务消费的优质供给;雇佣制度变革和居民生活时间的分配对服务消费需求的影响更为直接。商品补贴政策的国际经验:效果依赖居民经济预期,需求预支往往难以避免 美国推行以旧换新政策来刺激大宗消费的次数较少,且政策初衷往往将产业升级和供应链安全作为主要考量,仅 2009 年为短期刺激经济复苏推行环保车型的“以旧换新”政策,但政策效果受需求预支、财政成本高昂、本土企业未明显受益的拖累。 日本曾为应对经济通缩发放居民消费券,但居民经济预期较低时消费券往往用于购买生活必须品从而间接转化为储蓄,带动新增消费仅为发券额三成;两轮针对家电等耐用品的消费补贴中,对居民端补贴的政策效果更好。服务消费政策的国际经验:供需两端综合施策,日本成功实现结构转型 日本服务消费转型政策更具备参考意义。相较于政策着重危机应对、缺乏长期连贯性的美国而言,90 年代日本经历人口增长放缓和经济长期停滞,政策上重点谋求中长期的消费结构转型,对当下我国更具备参考意义。 服务供给方面,日本政策重点在完善基础设施和制度建设扩展托育、养老服务,推行“IT 立国”战略,推动产业由硬件制造向高附加值内容服务延伸;服务需求方面,政策重点在缩短工时、创造连休假期释放消费潜力,其次放宽签证、加强“酷日本”文化 IP 的海外宣传,为入境旅游服务引流。典型国家的消费刺激政策对中国的启示及建议 虽然我国消费增长空间充足,但居民消费在人口、居民消费倾向和平均工作时长方面仍有制约因素。 当前我国人均 GDP 为 1.3 万美元,正处于消费升级的过渡阶段,政策着力点拓展至服务消费领域正当其时,尤其是优化服务消费供给体系,建议放宽部分服务消费领域的市场准入、培育银发服务消费场景、为服务消费提供权益保护和附加支持;需求端或先从加强劳动者保护、减少实际工作时长入手,拓展服务消费券的应用领域,刺激绿色服务、数字服务、入境旅游等消费需求。www.ccxi.com.cn宏观专题如需订阅研究报告,敬请联系中诚信国际品牌与投资人服务部赵 耿 010-66428731;gzhao@ccxi.com.cn1他山之石:美日服务消费升级之路的经验启示——消费系列研究专题(五)www.ccxi.com.cn自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以来“提振消费”屡次被置于经济工作的优先位置,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延续将“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置于首位的安排,强调“使内需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动力和稳定锚,实施提振消费的专项行动”,释放出强化需求侧管理的明确信号,消费逐渐成为稳增长、扩内需的核心抓手。春节以来我国旅游票房等服务消费热度高涨,“两新”政策加力扩围,开年消费呈现出一定的结构性亮点,然而对标发达国家消费结构和我国当下消费增长趋势,我国消费仍存显著短板,一是居民消费占 GDP 比重不足 40%,显著低于美国、欧盟、日本等其他经济体,二是当前商品消费已经恢复至原有路径,但服务消费相较常态增长趋势仍有距离。过去一年来商品消费补贴作为我国消费政策的着力方向之一取得了积极成效,但国际经验显示商品补贴政策虽能短期撬动消费回升,却易陷入需求预支、效果边际递减的困境,相较之下,服务消费具备持续性,作为发达经济体增长的主引擎,对经济增长的带动效果显著。本文通过梳理美日消费升级路径与政策实践,探讨我国如何突破结构性制约,以服务消费为突破口,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动力。一、 消费升级的国际经验根据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经验,迈入高收入国家行列后,消费会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自 1995 年以来,发达国家的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保持在 70%左右。除消费总量外,发达国家的消费结构往往随着居民可支配收入提高、人口结构变化、消费习惯的转变而改变,大体遵循一定的发展规律,本章节以美国和日本为例,重点梳理两国的消费升级有何必经之路和国别特色,此外进一步探究消费升级背后的主要推动力,总结影响各类型消费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具体如下:(一)逐本:日本和美国消费结构如何变迁?参考国际经验,发达国家的消费升级基本遵循“非耐用品->耐用品->服务1”路径,美国和日本分别于 70 年代、90 年代实现服务消费的赶超。从美国个人消费支出占比来看,1930年以来美国消费升级大致经历三个时期,一是“一战”休整期(1930-1945 年)的基础消费阶段,美国国民经济得到飞速的发展,虽然经历大萧条和战争,但部分年份的 GDP 甚至维持两位数增长,美国非耐用品消费占比从 1932 年 41.4%持续抬升至 1945 年高点水平(48.8%);二是 1945 年-1970 年耐用品升级阶段,“二战”后美国迎来“婴儿潮”,在人口红利释放和1 非耐用品指消费者需经常购买的商品,如食品饮料、服装、文具和其他文化娱乐用品等;耐用品指使用年限较长、价值较高的产品,例如汽车、家具、消费电子产品等2他山之石:美日服务消费升级之路的经验启示——消费系列研究专题(五)www.ccxi.com.cn消费信贷普及下,住房、汽车、家电等耐用品迎来购置高
他山之石:日美服务消费升级之路的经验启示——消费系列研究专题(五),点击即可下载。报告格式为PDF,大小1.54M,页数18页,欢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