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行业卫星互联网框架报告:极目楚天,共襄星汉
中 泰 证 券 研 究 所专 业 | 领 先 | 深 度 | 诚 信|证券研究报告|2 0 2 5 . 0 3 . 2 2极目楚天 共襄星汉——卫星互联网框架报告分析师:苏仪执业证书编号:S0740520060001分析师:刘一哲执业证书编号:S0740525030001摘要◼ 卫星互联网是基于卫星通信的互联网,通过一定数量的卫星形成规模组网,从而辐射全球,构建具备实时信息处理的大卫星系统,是一种能够完成向地面和空中终端提供宽带互联网接入等通信服务的新型网络,具有广覆盖、低延时、宽带化、低成本等特点。在高、中、低轨卫星中,低轨卫星由于传输时延小、链路损耗低、发射灵活、应用场景丰富、整体制造成本低,非常适合卫星互联网业务的发展。•早期卫星互联网发展时,定位为与地面通信网络竞争,竞争败下阵后又改为地面通信网络的补充。如今,卫星互联网已进入发展第三阶段,开始与地面通信网络融合,双方开始进行更多的互补合作、融合发展。◼ 卫星互联网产业链主要包括卫星制造、卫星发射、地面设备制造以及卫星运营及服务四个环节。其中,卫星制造环节包括卫星平台、卫星荷载;卫星发射环节包括火箭制造和发射服务;地面设备包括固定地面站、移动式地面站和用户终端;卫星运营及服务环节包括卫星移动通信服务、宽带广播服务以及卫星固定服务等。•2023年全球航天产业的总收入为4000亿美元,其中卫星产业的总收入约为2853亿美元,占全球航天产业收入的71%。在卫星产业收入中,卫星服务业收入约1102亿美元,地面设备制造业收入约1504亿美元,卫星制造业收入约172亿美元,发射服务业收入约72亿美元。◼ 在“1+N+X”的理念下,未来卫星互联网将沿着“天地一体无缝通信——天地一体泛在连接——天地一体泛在智能”三个阶段演进,总体呈现出递进式的交叠增长态势,衍生出的典型应用场景将逐步泛在化、智能化。目前,可展望期间内低轨卫星通信核心商业应用场景主要包括偏远地区通信、海洋作业及科考宽带、航空宽带和灾难应急通信等。•Starlink作为目前全球卫星互联产业的代表,其开始提供服务以来用户数迅速攀升,提供卫星宽带服务的业务也有望在2024、2025年为SpaceX带来充沛的利润和现金流,为全球卫星互联网服务的商业化探索迈出了重要的实践。◼ 卫星互联网于2020年成为“新基建”的一个重要部分,此后从国家到地方密集出台多项卫星互联网的支持发展政策,我国以千帆星座(G60星链)、中国星网(GW星座)、超低轨通遥一体卫星星座为代表的星座群也持续加速搭建。摘要◼ 全球卫星互联网建设或已进入加速期,卫星互联网开启商业化道路。我们建议投资人持续关注卫星互联网产业的发展,特别是卫星发射技术、卫星通信技术、卫星通信场景应用的探索。◼ 具体标的上,我们重点建议投资人关注应用环节的中科星图、航天宏图、超图软件,以及通信环节加密安全的佳缘科技、电科网安,同时我们也建议投资人关注卫星发射环节的创意信息。◼ 风险提示:低轨卫星星座建设进度不及预期;卫星互联网发展应用场景开拓不及预期;频轨资源被大量占用;卫星制造与发射不及预期;卫星在轨运行出现重大故障风险;研报信息更新不及时的风险等。目 录C O N T E N T S何为卫星互联网卫星互联网市场规模与产业链拆析卫星互联网应用展望投资建议&风险提示1234CONTENTS目录CCONTENTS专 业 | 领 先 | 深 度 | 诚 信中 泰 证 券 研 究 所1何为卫星互联网61.1 卫星互联网是什么◼ 卫星互联网是基于卫星通信的互联网,通过一定数量的卫星形成规模组网,从而辐射全球,构建具备实时信息处理的大卫星系统,是一种能够完成向地面和空中终端提供宽带互联网接入等通信服务的新型网络,具有广覆盖、低延时、宽带化、低成本等特点。图表:卫星互联网示意图资料来源:港申唯隆,中泰证券研究所图表:基于光通信的卫星互联网示意图资料来源:《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中泰证券研究所71.1 卫星互联网的主要特点◼ 具体而言,卫星互联网的广覆盖、低延时、宽带化、低成本等特点如下:图表:卫星互联网的四个主要特点资料来源:赛迪顾问,中泰证券研究所81.2 按轨道高度,卫星互联网产业可分为低轨、中轨、高轨三类◼ 按照轨道高度,卫星主要分为低轨、中轨、高轨三类,具体又可细分为LEO(低地球轨道)、MEO(中地球轨道)、GEO(地球静止轨道)、SSO(太阳同步轨道)以及IGSO(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基于不同轨道构建的卫星通信系统,在覆盖范围、系统容量,传输延时、卫星寿命等方面,具有不同特点。其中低轨卫星由于传输时延小、链路损耗低、发射灵活、应用场景丰富、整体制造成本低,非常适合卫星互联网业务的发展。图表:卫星轨道细分分类卫星轨道类型轨道高度卫星用途LEO(低地球轨道)300-2000千米对地观测、测地、通信等MEO(中地球轨道)2000-35786千米导航GEO(地球静止轨道)35786千米通信、导航、⽓象观测等SSO(太阳同步轨道)高度小于6000千米观测等IGSO(倾斜地球同步轨道)35786千米导航资料来源:赛迪顾问,中泰证券研究所91.2 低轨卫星互联网产业的发展三阶段◼ 与地面通信网络竞争阶段(20世纪80年代~2000年):以摩托罗拉公司“铱星”星座为代表的多个卫星星座计划提出,“铱星”星座通过66颗低轨卫星构建一个全球覆盖的卫星通信网。这个阶段主要以提供语音、低速数据、物联网等服务为主。随着地面通信系统快速发展,在通信质量、资费价格等方面对卫星通信全面占优,在与地面通信网络的竞争中宣告失败。◼ 对地面通信网络补充阶段(2000~2014年):以新铱星、全球星和轨道通信公司为代表,定位主要是对地面通信系统的补充和延伸。图表:低轨卫星互联网演进阶段资料来源:赛迪顾问,中泰证券研究所◼ 与地面通信网络融合阶段(2014年至今):以一网公司(OneWeb)、太空探索公司(SpaceX)等为代表的企业开始主导新型卫星互联网星座建设。卫星互联网与地面通信系统进行更多的互补合作、融合发展。卫星工作频段进一步提高,向着高通量方向持续发展,卫星互联网建设逐渐步入宽带互联网时期。101.3 卫星互联网的发展愿景: “1+N+X”理念与三个“天地一体”演进阶段◼ 伴随卫星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演进与需求的进一步释放,未来卫星互联网将围绕着“1+N+X”的理念逐步蓬勃发展:•“1”:卫星互联网与地面网络深度融合形成的天地一体网络;•“N”:拓展接入天地一体网络的N 个行业终端与个人移动终端,促进卫星互联网与行业融合;•“X”:即汇聚多元数据、打通多维技术能力,延伸服务内容与生态边界,深化卫星互联网与各行各业的融合共建,赋能个人、行业、社会数智化发展,构筑协同一体的共建共荣卫星互联网生态。图表:卫星互联网“1+N+X”理念资料来源:中国移动,中泰证券研究所111.4 发展卫星互联网产业的战略意义◼ 外部视角:地球近地轨道可容纳约6万颗卫星,而低轨卫星所主要采用的Ku及Ka通信频段资源也逐渐趋于饱和状态。到2029年,地球近地轨道预计将部署总计约57000颗低轨卫星,轨位可用空间将所剩无几。空间轨道和频段作为能够满足通信卫星正常运行的先决条件,已经成为各国卫星企业争相抢占的重点资源
[中泰证券]:互联网行业卫星互联网框架报告:极目楚天,共襄星汉,点击即可下载。报告格式为PDF,大小2.38M,页数36页,欢迎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