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光伏行业分析
www.lhratings.com 研究报告 1 2025 年光伏行业分析 联合资信 工商评级三部 2024 年,中国仍为全球最大的光伏市场,新增和累计光伏装机容量仍位居全球首位,但增速明显放缓;制造端产能依旧保持全球领先地位,占据全球 90%以上的市场份额。但土地资源限制、区域市场饱和以及并网消纳等因素对全球新增装机的影响进一步凸显;制造端供需失衡加剧,光伏主产业链产品和辅材价格均大幅下跌,光伏制造企业经营亏损严重。 展望 2025 年,预计光伏产业竞争将愈加激烈,全球光伏新增装机增速将继续放缓,但随着制造端落后产能和低效产能“出清”节奏加快,光伏产业有望进入良性发展阶段。 www.lhratings.com 研究报告 2 一、行业运行概况 在“碳中和”的大背景下,全球能源结构转型持续推进,同时随着光伏发电技术的快速迭代,光伏度电成本持续下降,近年来全球光伏发电装机容量保持快速增长态势。2024 年,受土地资源限制、区域市场饱和、并网消纳等因素影响,全球光伏装机增速明显放缓,同时制造端供需失衡加剧,光伏主产业链产品和辅材价格均大幅下跌。 (一)光伏主产业链分析 2024 年,中国新增和累计光伏装机容量仍为全球第一,制造端产能占据全球 90%以上的市场份额,中国光伏制造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已不可动摇。但受土地资源限制、区域市场饱和、并网消纳等因素影响,全球光伏装机增速明显放缓,同时因制造端大规模扩张导致供需严重错配,供应链价格大幅下跌。 1.制造端 近年来,中国光伏制造企业不断进行技术创新,优化产业结构,制造端产能和产量规模均位居全球第一,已成为全球能源转型的重要支撑。根据 CPIA 数据统计,截至 2023 年底,全球多晶硅、硅片、电池片和光伏组件的有效产能分别为 245.8 万吨/年、974.2GW、1032.0GW 和 1103.0GW,其中中国分别占 93.6%、97.9%、90.1%和83.4%。2023 年,全球多晶硅、硅片、电池片和光伏组件的实际产量分别为 245.8 万吨、974.2GW、1032.0GW 和 1103.0GW,中国分别占 91.5%、98.1%、91.9%和 84.6%。2024 年,中国光伏产业依旧保持全球领先地位,多晶硅、硅片、电池片和光伏组件产量分别为 182 万吨、753GW、654GW 和 588GW,分别同比增长 23.6%、12.7%、10.6%和 13.5%。2023 年以来,中国光伏产业快速扩张,产业链各环节产能过剩严重,供应链价格大幅下跌,光伏制造企业经营业绩承压,现金流持续“失血”。受此影响,2024年,中国光伏产业链各环节产能扩张力度明显放缓,开工率降低,产量增速同比明显放缓。 光伏产业链上游主要为多晶硅和硅片环节。多晶硅作为光伏产业的核心原材料,其主流生产技术主要为三氯氢硅法和硅烷流化床法,产品形态分别为棒状硅和颗粒硅,2024 年棒状硅和颗粒硅市占率分别为 85.6%和 14.4%。其中,颗粒硅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电能低,整体生产成本明显低于棒状硅,但受其产品杂质含量高和稳定性差等因素影响,目前颗粒硅只能为掺杂料使用,掺杂比例大约为 15%~20%。目前,颗粒硅生产企业主要为协鑫科技控股有限公司,但近期随着多晶硅头部生产企业通威股份有限公司开始布局粒状硅,颗粒硅在行业内的认可度明显提升。2023 年底,全球多晶硅 www.lhratings.com 研究报告 3 产能由 2022 年底的 134.1 万吨/年大幅增长至 245.8 万吨/年,产能将近翻倍,供需格局明显转变,多晶硅价格自 2022 年四季度开始快速下降。2024 年,随着在建多晶硅产能逐步投产,市场供需失衡局面加剧,多晶硅价格持续探底,曾一度跌破行业内优秀企业的可变成本1。 光伏硅片是实现多晶硅原材料向电池片转变的重要环节,金刚线切割等技术的进步持续推动产业“降本提效”,“薄片化”、“大尺寸化”和“N 型”的产品已成为硅片环节的主要发展方向。光伏硅片环节分为拉棒和切片两个环节。近年来,随着技术不断升级,光伏硅片生产环节综合能耗持续降低,2024 年拉棒环节耗电量和切片环节耗水量分别从 2023 年的 23.4kWh/kg-Si 和 870t/百万片下降至 22.3kWh/kg-Si 和 710t/百万片。随着下游 N 型电池片市占率不断提升,光伏硅片薄片化进程加快,2024 年用于 HJT 电池和 TOPCon 电池的 N 型硅片平均厚度分别为 110μm 和 130μm,分别较2022 年下降 15μm 和 5μm。近年来,光伏装机需求的增长直接激发了硅片厂商扩产的热情,同时随着部分下游企业加快垂直一体化产能布局,光伏硅片产能规模快速扩张,整体呈现供应过剩的局面。截至 2023 年底,全球硅片总产能约为 974.2GW,同比增长 46.7%;2023 年,随着原材料产能的充分释放,多晶硅供应紧缺已不再成为制约光伏产业发展的限制因素,全球光伏硅片产能利用率较 2022 年底提升 12.6 个百分点至 70.0%,但产能利用程度仍较低;进入 2024 年后,下游需求放缓,行业“内卷”严重,硅片产能扩张速度明显减慢。价格方面,光伏硅片作为多晶硅直接下游产业,其价格变动主要受上游成本传导影响较大,叠加自身产能过剩,库存积压较大,光伏硅片价格自 2022 年四季度开始持续走低,2024 年二季度以来光伏硅片价格已低于现金成本,硅片厂商开工率明显降低。 图 1.1 2022 年以来多晶硅、单晶硅片和电池片价格走势情况 数据来源:Wind 1 根据 CPIA 公布的《光伏主产业链产品成本分析(2024 年 12 月)》,如果不含折旧,多晶硅料、硅片、电池片和组件不含税成本分别为 34.37 元/kg、0.124 元/W、0.264 元/W 和 0.605 元/W;若包含折旧和最低必要费用,一体化组件成本合计为 0.692 元/W。 www.lhratings.com 研究报告 4 光伏产业链中游环节主要为电池片和光伏组件。电池片作为光伏发电的核心部件,是实现产业“降本增效”目标的主要创新方向,同时也是整个光伏产业技术迭代升级最快速的环节。随着 PERC 单晶电池光电转换效率已经达到极限,2024 年以来量产产线全部为 N 型电池片。2024 年,受益于 TOPCon 电池改造成本低且光电转换效率明显高于 PERC 电池片,TOPCon 电池成为主流电池技术路径,其市场占有率由 2023年的 23.0%快速提升至 71.1%。同时,随着技术的不断升级,异质结电池和 XBC 电池的平均转换效率达到 25.6%和 26.0%,下游市场对 HJT 和 BC 电池片的认可度明显提高,2024 年异质结电池和 XBC 电池市场占比分别提升至 3.3%和 5.0%,但受其设备投资成本大、银浆耗用量多且量产难度较大等因素影响,HJT 和 BC 电池产能规模仍偏小。近年来,多数电池片生产企业已形成“硅片-电池片-组件”垂直一体化生产模式,并逐渐向上下游延伸,电
[联合资信]:2025年光伏行业分析,点击即可下载。报告格式为PDF,大小1.4M,页数11页,欢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