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形机器人行业日度跟踪:GGII预测35年全球人形销量超500万台,广汽机器人27年大规模量产
敬请参阅最后一页特别声明 1 行业动态 (1)北京推进具备 5G 通信能力的人形机器人在高端制造场景、消费服务场景规模化应用; (2)第 137 届广交会 4 月 15 日开幕,参展企业首次突破 3 万家并首次设立服务机器人专区; (3)GGII:到 2035 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超过 4000 亿元; (4)首批人形机器人系列国家标准正式立项。 公司动态 (1)4 月 10 日,优必选获央视财经报道,桥水基金创始人达利欧点赞中国资产; (2)4 月 9 日,广汽发布具身智能机器人核心部件,目标 25 年小批量试产试销,26 年完成商业模式验证进行小规模量产,27 年启动大规模量产; (3)4 月 10 日,深圳银河通用具身智能机器人有限公司成立; (4)4 月 9 日,奋达科技与清华大学正式签订《技术开发合同书》,双方将围绕人形机器人关键零部件研发及产业应用方面开展合作; (5)4 月 10 日,大丰实业公告,公司与上海智元新创技术有限公司签订股权合作协议,双方将共同投资开发匹配文娱体旅商场景需求的人形机器人项目; (6)4 月 10 日,王兴兴面向浙江省各级干部授课;宇树官微公布 GI 拳击视频。 核心指标 4 月 10 日机器人板块继续反弹,无框电机板块涨幅居前: 板块涨幅前三:无框电机(+7.85%)>丝杠(+6.06%)>本体(+5.51%)。 个股涨幅前三:双林股份(+17.01%)>步科股份(+12.18%)>亿嘉和(+10.01%)。 投资建议 持续推荐银轮股份。银轮股份的发展史就是抓住产业机遇+头部客户的历史,公司作为汽车热管理领域的头部 Tier1,具有强大的配套研发能力和客户服务体系,机器人业务进展有望持续超预期,考虑后续北京机器人半马比赛的催化,继续推荐。 核心策略和推荐标的不变。当前我们认为 T 为代表的巨头供应链仍然是最核心投资主线,考虑 4 月灵巧手发布的事件催化,重点关注:(1)灵巧手的边际变化,即微型丝杠和触觉传感器;(2)关注宇树新发布灵巧手供应链,华为链关注极目机器人的发布进展;(3)关注低估值细分赛道头部公司估值重塑:长期格局看,细分赛道头部公司胜率仍然是最高的。 在短期市场可能受中美关税风险承压,但我国机器人产业链完整,机器人储备世界领先,长期持续看好。市场已调整较多,建议关注低于主业估值且机器人业务放量确定性较高的标的。 风险提示 技术进展不及预期;下游需求不及预期;竞争加剧的风险;美国关税大幅提升风险。 行业点评 敬请参阅最后一页特别声明 2 扫码获取更多服务 行业动态 北京:推进具备 5G 通信能力的人形机器人在高端制造场景、消费服务场景规模化应用 人民财讯 4 月 10 日电,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北京市通信管理局联合印发《北京市 5G 规模化应用“扬帆”行动升级方案(2025—2027 年)》,其中提出,探索在人形机器人中预置 5G 模组,加强人形机器人与 5G 工业互联网协同适配能力,推进具备 5G 通信能力的人形机器人在高端制造场景、消费服务场景规模化应用,丰富系统性解决方案,拓展人机协同、柔性生产等制造新模式。 第 137 届广交会 4 月 15 日开幕,参展企业首次突破 3 万家并首次设立服务机器人专区 本届广交会新参展企业超 4200 家,拥有国家高新技术、专精特新“小巨人”、制造业单项冠军等称号的企业超 9700家,比上届增长 20%。“新三样”、数字技术、智能制造相关题材企业约 3700 家,拥有自主品牌的企业 17000 多家,通过各类国际通行认证的企业近 22000 家。 今年广交会三期分别以“先进制造”“品质家居”“美好生活”为主题,首次在第一期增设服务机器人专区,集中展示我国人工智能发展最新成果。首次新设集成房屋专区,继续设立智慧生活、智慧物流与仓储设备、数字化工厂及智能制造生产线,风能、氢能及其他新能源产品,智慧出行相关技术产品等多个新兴产业相关题材专区。 GGII:到 2035 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超过 4000 亿元 高工机器人产业研究所(GGII)4 月 10 日发布《2025 年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蓝皮书》(下称《蓝皮书》)。GGII 在《蓝皮书》中预测,2025 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销量有望达到 1.24 万台,市场规模 63.39 亿元;到 2030 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销量将接近 34 万台,市场规模将超过 640 亿元;到 2035 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销量将超过 500 万台,市场规模将超过 4000 亿元。 首批人形机器人系列国家标准正式立项 《科创板日报》10 日讯,人形机器人技术要求系列国家标准正式获批立项,在全国机器人标准化技术委员会(TC591)秘书处承担单位北京机械工业自动化研究所有限公司的统筹下,优必选联合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有限公司、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等单位共同发起了该系列国标,并主导牵头制定作业操作技术要求,针对灵巧操作、腿部移动作业、双臂操作、长序列执行、多机协同、操作避障、续航等作业操作技术要求进行规范。 公司动态 优必选:央视财经《经济信息联播》报道,引国际投资人点赞 4 月 10 日,央视财经报道中国资产。视频中出现优必选工厂工作场景。新质生产力赋能中国工业制造,引国际投资人点赞:桥水创始人达利欧称,中国企业将“芯片和机器人结合得很好”。 广汽发布具身智能机器人核心部件,目标年内小批量试产试销 4 月 10 日同花顺消息,广汽集团发布具身智能机器人核心部件:新一代一体式关节产品和低压伺服驱动器。广汽自主研发的一体式关节产品分为谐波减速器旋转关节和行星减速器旋转关节两大类,可分别满足机器人不同部位的性能需求。此次发布的谐波减速器旋转关节,采用双钢轮与低转矩脉动设计,相比同类产品,同体积下刚性提升 50%、输出力矩提升 40%,重量 300 克。其双编码器反馈功能和齿槽力抑制技术使力矩波动控制在 1%以内,确保机器人能在精密装配、柔性抓取等场景中完成人类级别的精细操作。 广汽自主研发的行星减速器旋转关节,采用轴向磁通结构,总高度比同类产品降低 20%。它的最大输出力矩能达到 200N m/kg 以上,还能支持 5 倍以上的过载,最大力矩超过 1100Nm。自主研发的低压伺服驱动器,它的体积是传统驱动器的 1/5,仅一个硬币大小,重量 50 克,支持 100W 至 4.8kW 的电机功率,体积功率比达到 38kW/dm。 根据规划,广汽集团的智能机器人发展以自研零部件产业化为核心,逐步构建完整的产业链生态。在技术突破方面,广汽集团计划于 2025 年实现一体式关节产品和低压伺服驱动器的产业化,进行小批量试产试销;2026 年推动自研零部件的大批量推广应用,面向全行业供货,实现国产化替代;2027 年布局包括脑机技术等在内的新兴产业方向,进一步拓展机器人产业链。在人形机器人全产业链生态构建方面,广汽集团将于 2025 年在广州设立全球首个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示范区,实现公共安全、汽车后市场两大场景的应用落地;2026 年完成商业模式验证,在选定领域推广运用并进行小批量试产,2027 年启动大规模量产,目标是在 2030 年实现机器人
[国金证券]:人形机器人行业日度跟踪:GGII预测35年全球人形销量超500万台,广汽机器人27年大规模量产,点击即可下载。报告格式为PDF,大小1.2M,页数7页,欢迎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