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色光标2024年年度报告
北京蓝色光标数据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024 年年度报告 2025-011 2025 年 4 月 北京蓝色光标数据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024 年年度报告全文 2 2025 致投资人的一封信 尊敬的投资者: 今年是蓝色光标上市 15 周年,我们也即将迎来蓝色光标创立 30 周年,我们从一家弱小的本土公司,一路成长为全球前十的营销传播集团,离不开您的支持、陪伴与鼓励!我代表蓝标集团感恩、感谢大家的信任,尤其是感谢我们的股东、客户、合作伙伴还有我们的战友同事,没有你们,蓝色光标什么都不是,由衷的感谢大家! 中国有万亿级的营销市场规模,全球化出海市场同样亦有万亿级,目前这两个“万亿”市场都将迎来被 AI 重构的巨大历史机遇。站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时间点,任何的保守和守旧都是致命的。我经常扪心自问,我们可持续增长的底层逻辑是什么?我们存在的价值与意义是什么?对传统和过去最大的尊重又是什么?我想这个答案一定是创新、是创造一个更好更新更强的蓝色光标。 一家全新的蓝色光标是什么?我们要转型成一家真正的 AI 营销科技公司,冲破从营销诞生以来的传统驱动逻辑或者商业模式;我们要成为一家来自中国、立足世界的全球化公司;我们要成为一家千亿规模,兼具科技基因与全球想象空间的公司,这是我们非常明确的追求。成功了,对行业、对客户、对我们的股东、同事意义重大;失败了,也是一种骄傲的失败。AI是我们这代人已知最大的机会,同样也是风险,我还是之前那个观点:AI 就是蓝色光标的“核元素”,要么摧毁蓝色光标,要么成就全新的蓝色光标。面对高度不确定的时代,要用明天的思维、AI 时代的认知与逻辑来面对今天的挑战,来以终为始的思考与决策并把握新的机会。如此,相信很多问题、很多挑战将柳暗花明,迎刃而解! 接下来,我将结合以上目标与实际运营数据,围绕着三个大家可能最关切的问题,分享我们的现状及对未来的思考:蓝色光标“All in AI”含金量如何?贸易博弈之下体量巨大的全球化出海业务思考与应对之策是什么?蓝色光标总体经营健康度如何,有何潜在风险? 第一个问题:在今天人人都在喊 All in AI 的时期,蓝色光标“All in AI(AI²)”含金量如何?什么才是真正的 All in AI? 我想先回到源头,谈谈出发点、正念与长期主义。今天 AI 已经重度覆盖蓝色光标 95%以上的作业场景,对整合营销、智能广告、全球化出海等业务的效率提升总体在 60%—1000%之间。这些数据看起来还不错,提效也是如今市场上 All in AI 的主流声音。AI 对降本增效的作用是巨大的,但对蓝色光标而言却是最不重要的数据与指标。如果真的把 AI 当成一次范式革命机遇,那么当出发点成了追求降本增效的话,很容易让公司陷入战略迷失。我们的目标很明确:用 AI Native 的方式与底层逻辑,把所有的事情重构一遍:重构业务场景、重构并创造新的商业模式、重构人才与业务组成比例、重构组织架构与文化。唯有如此,我们才能接近或配得上我们的战略目标:成为一家真正的 AI 营销科技公司。 对现阶段的蓝色光标而言,以下这些要素比降本增效的数据重要的多: 有真实可持续的场景。通过业务场景迭代 AI 能力,并能沉淀和标注过程或结果数据。蓝色光标目前平均每周在数据分析、内容生成(文本、图片、视频以及多模态)、编写程序等方面用 AI 产生近 8 万条内容。AI 覆盖约 600 家客户,去年实现 1500 个 AI 驱动的案例。收入上,北京蓝色光标数据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024 年年度报告全文 3 蓝色光标 AI 赋能驱动的收入增长了 10 倍以上,达 12 亿。预计 2025 年我们能够实现 30-50 亿左右的 AI 驱动收入,在刚刚结束的第一季度,AI 驱动收入就已经接近去年全年。未来几年,我希望 AI 驱动或赋能的收入突破 100 亿人民币。这百亿 AI 收入有三个关键衡量标准:高毛利、高 AI 浓度或 AI 驱动新收入形态。最终,蓝色光标未来 70-80%的收入都需要用 AI 驱动一遍,变成高质量的收入。用起来,有案例、有收入不是最重要的,关键是要在深度业务场景中迭代 AI 能力、沉淀数据与工作流。这对蓝色光标是否成为一家 AI 驱动公司是至关重要的判断标准。 有真正的自研 AI平台/模型。今天的 BlueAI,正在成为蓝色光标 AI驱动/应用新引擎。BlueAI是蓝色光标自研的 AI 平台,是蓝标人自己的“营销多模态模型”。BlueAI 目前做了什么?首先,我们已经和世界上最好的大模型、智能云公司与展开了全面和深入的合作,包括字节火山引擎、百度智能云、阿里云、微软云、谷歌云、亚马逊云等,并聚焦在大模型的基础上开发蓝色光标自己的行业模型与营销场景的落地。其次是通过真实营销场景和案例的实战,我们已经标注、训练了约 1.2 亿+的脱敏行业数据。其中视频类数据 66.9%,广告投放类数据 23.3%,社媒文本类数据 9.8%。再者是在出海和国内营销业务场景上,BlueAI 已经覆盖蓝色光标一半以上的案例,并在集团内部孵化了约 100个智能体。未来,我们将基于亿级内容数据积累,探索从事实数据标注到内容创作、投放、再到深度学习的数据飞轮,让 BlueAI 成为最具竞争力的营销行业模型以及蓝色光标业务新引擎。在时机成熟的情形下,会考虑开放给整个行业,成为 AI 营销生态的基础。 有真正的 AI 基建与数据。预计到今年,蓝色光标与营销场景相关的数据标注量会达到 2 亿左右,API token 调用量将接近千亿规模,再加上业务中台的过程数据、运营数据、投放数据的积累,我们在 AI 范式的基建方面将夯实“智能涌现”的基石。智能体、营销自动化(生成、发布、分析等基础营销动作的函数化和 API 化)、专业模型微调和训练、视频模型的数据与技术投入将是我们 2025 年的重中之重。 有真正的组织变革与人才战略转变。在组织层面,从招聘到晋升再到激励,AI 已经成为蓝色光标最刚性的考核标准。“No AI,No Bonus, No Promotion ”不仅仅是一句口号,而是我们的决策准则。同时,我们已在公司内部专门设立了 AI 首席增长官,每个业务都设置具有影响力和决策权的 AI BP 岗位。此外,管理层的 AI 认知能力、AI 指标将纳入“军令状”,这是打破天花板的关键,因为 All in AI 不可逾越的障碍是认知障碍。未来,我希望精通 AI 或 AI Native 的管理干部至少占管理层的 30%-50%,他们会和其他 AI 种子型人才、产品技术人才一道,成为蓝色光标和整个行业中收入最高的群体之一,并拥有给关键业务与事项“定调”的权力。精通 AI的干部和人会被打破常规的提拔和晋升,不懂 AI 的干部和人将逐步边缘化,并真正做到“AI First”。今天在蓝色光标有近 300 名产品技术人才,200 名 AI Native 种子人才,他们是我们 AI Native 的重要保障,也是创新的基础。我们正在融合技术基因、互联网公司基因、以及第一性原理驱动我们的组织,“高科技公司和营销公司结合体”是未来蓝色光标的终极组织形态。 有场景、有数据、有技术平台、有组织范式转移等
蓝色光标2024年年度报告,点击即可下载。报告格式为PDF,大小5.23M,页数202页,欢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