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与政策动态跟踪报告: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进展如何?

证券研究报告·宏观经济与政策动态跟踪报告 2021 年 05 月 27 日 钟正生;张璐 请通过合法途径获取本公司研究报告,如经由未经许可的渠道获得研究报告, 请慎重使用并注意阅读研究报告尾页的声明内容。 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进展如何?  核心摘要 5月 27日上午,中美全面经济对话中方牵头人刘鹤与美贸易代表戴琦(Katherine Tai)通话,双方认为发展双边贸易非常重要,并就彼此关心的问题交换了意见,同意继续保持沟通。戴琦在 5月 5日接受采访时就曾表示,将在近期与中国官员接触,评估中美第一阶段贸易协议的情况,评估结果将影响美国对华征收关税的态度。中美经贸谈判再度成为焦点之际,本篇报告对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扩大贸易”部分的现阶段进展,进行了量化考察。主要结论包括: 第一,2020年新冠疫情对中国完成进口扩大目标产生了较大拖累。2020年按中国进口统计口径,中国自美进口量完成目标的 58%。两年累计进度来看,根据 2017年各月进口比例衡量月度所应达到的进口目标,截至 2021 年 4月底已完成目标的 62%。 扩大自美进口呈现出两个特征:一是,在进口目标完成度上,农产品>制成品>能源品。截至 2021 年 4月底,农产品进口已完成两年总目标的 50.4%,制成品和能源品则分别完成 38.9%和 23.5%。能源品进口完成度低并非扩大进口的速度慢,而是与目标增量较高有关(能源品的两年目标新增量达到了 2017年的 7.7倍)。二是,在完成进口目标的过程中,体现出“清单产品的替代效应”。清单产品在中国自美进口额中占比从 2017年的 71%左右上升到 2020年的 74%左右。 第二,“协议”以来,中国在扩大自美进口的过程中体现出以下结构特征。1、“协议”使得中国进口美国农产品和能源品的比重有效提升,但进口美国制成品的比重仍处于下行通道。2、自美进口农产品快速增长,但并未明显挤出从其它国家进口的规模。3、2020年疫情对中国制成品进口的影响较大,主要是受到航空器等运输设备的拖累。4、2020年我国自美进口能源的比重大幅提升,但进口金额受到油价下行的拖累。 第三,我们认为,今年完成协议规定的两年进口目标难度过高,而积极完成 2021年的目标更为可行。若按恒定速度增加每月进口,并按时完成 2021年的进口目标(从而两年目标完成度达到 81%),则需要每月将清单产品进口增加 9%。此时全年自美进口额两年复合增速达到 45.3%,与 2020年四季度时的增速水平差异较为可控,对中国整体进口增速的影响也相对温和。不过,航空器领域仍将对协议完成造成较大拖累;原油进口量在去年低油价背景下大幅增长之后,也可能后继乏力。从而制成品和能源品完成进口目标,依然面临比农产品更大的难度。 宏观·宏观动态跟踪报告 请务必阅读正文后免责条款 2 / 10 5月 27日上午,中美全面经济对话中方牵头人刘鹤与美贸易代表戴琦(Katherine Tai)通话,双方认为发展双边贸易非常重要,并就彼此关心的问题交换了意见,同意继续保持沟通。戴琦在 5月 5日接受采访时就曾表示,将在近期与中国官员接触,评估中美第一阶段贸易协议的情况,评估结果将影响美国对华征收关税的态度。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下文简称“协议”)于 2020年 1月 15日正式签署,内容包括八个部分:知识产权,技术转让,食品和农产品贸易,金融服务,宏观经济政策、汇率问题和透明度,扩大贸易,双边评估和争端解决,以及最终条款。中美经贸谈判再度成为焦点之际,本篇报告对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扩大贸易”部分的现阶段进展,进行了量化考察。主要结论包括: 第一,2020年新冠疫情对中国完成进口扩大目标产生了较大拖累。2020年按中国进口统计口径,中国自美进口量完成目标的 58%。两年累计进度来看,根据 2017 年各月进口比例衡量月度所应达到的进口目标,截至 2021 年 4月底已完成目标的 65%。扩大自美进口呈现出两个特征:一是,在进口目标完成度上,农产品>制成品>能源品;二是,在完成进口目标的过程中,体现出“清单产品的替代效应”。 第二,“协议”以来,中国在扩大自美进口的过程中体现出以下结构特征。1、“协议”使得中国进口农产品和能源品的比重有效提升,但进口制成品的比重仍处于下行通道。2、自美进口农产品快速增长,但并未明显挤出从其它国家进口的规模。3、2020年疫情对中国制成品进口的影响较大,且制成品自美进口的比例也在下降,这主要是受到航空器等运输设备的拖累。4、2020 年我国自美进口能源的比重大幅提升,但进口金额受到油价下行的拖累。 第三,我们认为,今年完成协议规定的两年进口目标难度过高,而积极完成 2021年的目标更为可行。不过,航空器领域仍将对协议完成造成较大拖累;原油进口量在去年低油价背景下大幅增长之后,也可能后继乏力。从而制成品和能源品完成进口目标,依然面临比农产品更大的难度。 一、 扩大自美进口的完成情况 “协议”在扩大贸易部分提出了量化标准,“从 2020年 1月 1日至 2021年 12月 31日两年内,中国应在 2017年基数之上,扩大自美采购和进口制成品、农产品、能源产品和服务不少于 2000亿美元”。具体地:1)农产品部分,2020年和 2021 年分别较基年新增 125 和 195 亿美元;2)制成品,两年分别较基年新增 329 和 448 亿美元;3)能源品,两年分别较基年新增 185 和 339 亿美元;4)服务类产品,两年分别较基年新增 128 和 251 亿美元(图表 1)。 图表1 中国扩大自美进口产品目录(下文称之为“清单产品”) 单位:亿美元 内容 美国对中国出口较 2017 年增量 第一年 第二年 两年合计 农产品 油料种子、肉类、谷物、棉花、其他农产品、水海产品 125 195 320 制成品 工业机械、电气设备和机械、药品、飞机(订单及交付)、汽车、光学设备和医疗设备、钢材、其他制成品 329 448 777 能源产品 液化天然气、原油、石化产品、煤炭 185 339 524 服务 知识产权使用费、商务旅行和旅游、金融服务和保险、其他服务、云和相关服务 128 251 379 总额 767 1233 2000 资料来源:http://www.gov.cn/xinwen/2020-01/16/content_5469650.htm,平安证券研究所 在考察协议完成情况之前需要指出,中美贸易往来的统计口径分为两种——中国海关总署公布的“中国进口口径”和美国商务部普查局公布的“美国出口口径”。一般情况下,相比于中国口径,美国口径倾向于“高估”进口、“低估”出口,从而美国口径下的贸易逆差比中国口径要更大些(图表 2)。一方面,美国在按照最终使用国原则进行统计时,对譬如“美国出口至中国香港、并最终转口至中国内地”的商品,时常难以严格区分最终使用国是中国大陆还是中国香港,导致部分商品被计入向中国香港的出口,从而使得美国统计口径下美国向中国的出口额偏低。但对中国方面来说,中国从美国的进口则更容易准确确定初始来源国。另一方面,中国海关总署统计出口时采用 FOB 价格(Free on Board,等于 p

立即下载
金融
2021-06-02
平安证券
10页
0.62M
收藏
分享

[平安证券]:宏观经济与政策动态跟踪报告: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进展如何?,点击即可下载。报告格式为PDF,大小0.62M,页数10页,欢迎下载。

本报告共10页,只提供前10页预览,清晰完整版报告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立即下载
本报告共10页,只提供前10页预览,清晰完整版报告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立即下载
水滴研报所有报告均是客户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商用。
相关图表
不同能源需求预测
金融
2021-06-02
来源:宏观观察2021年第28期(总第351期):大宗商品价格运行的历史脉络、当前特征与未来趋势
查看原文
拜登基建计划
金融
2021-06-02
来源:宏观观察2021年第28期(总第351期):大宗商品价格运行的历史脉络、当前特征与未来趋势
查看原文
美国 CPI 细分子类及权重
金融
2021-06-02
来源:宏观观察2021年第28期(总第351期):大宗商品价格运行的历史脉络、当前特征与未来趋势
查看原文
中国(左)与美国(右)CPI 权重构成对比
金融
2021-06-02
来源:宏观观察2021年第28期(总第351期):大宗商品价格运行的历史脉络、当前特征与未来趋势
查看原文
美欧处于流动性宽裕状态 图 3:美元贬值
金融
2021-06-02
来源:宏观观察2021年第28期(总第351期):大宗商品价格运行的历史脉络、当前特征与未来趋势
查看原文
大宗商品三轮上涨周期及影响因素
金融
2021-06-02
来源:宏观观察2021年第28期(总第351期):大宗商品价格运行的历史脉络、当前特征与未来趋势
查看原文
回顶部
报告群
公众号
小程序
在线客服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