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世界级企业科技能力升级:中国模式和案例研究
2022年3月徐勤、程轶、张希、陈果、姜婧、魏金程、钱俊彦、魏云峰、孙川世界级企业科技能力升级中国模式和案例研究目录前言 11. 洞悉趋势,顺势而为 21.1 科技发展:三大主题深化迭代,效率韧性双重提升 21.2 国家政策:数字中国蓝图已定,双碳目标加速转型 21.3 组织人才:高新跨界人才紧俏,协作效率亟待提升 42. 全面评估,有的放矢 53. 行业洞见,厚积薄发 113.1 工业品行业 123.2 消费品行业 133.3 金融保险行业 14结语 16附录:BCG世界级科技能力框架简介 17波士顿咨询公司2022年3月前言诸多中国企业在数字化转型进程中,意识到企业科技能力对增强市场竞争力有巨大帮助,但大部分企业难以突破传统科技运营模式带来的限制。企业一方面对自身科技能力缺少客观评估,另一方面在科技能力提升的过程中面临模式、路径的关键抉择。波士顿咨询公司(BCG)设计了世界级科技能力框架(World Class Technology Function,简称WCTF),这是一套全面评估企业数字化、数据和IT能力的工具,从基本能力建设到敏捷迭代转型,为企业提供了全面的诊断和洞察视角,帮助企业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选择适合的建设模式,并就科技能力建设方向和投入进行预判,最终加速推进数字化转型,解锁数据价值,推动业务逆势增长。世界级企业科技能力升级中国模式和案例研究波士顿咨询公司2022年3月世界级企业科技能力升级:中国模式和案例研究21. 洞悉趋势,顺势而为企业科技能力的建设根植于宏观技术、政策与社会土壤之中,因此,对宏观趋势的精准识别和深入理解是企业把握机遇、应对挑战、实现科技能力全面升级的重要前提。• 科技发展孕育深刻变革:技术将围绕“以人为本”、“数据驱动”、“韧性交付”三大主题进一步发展迭代;同时,数字化大潮已近中场,企业纷纷通过加速科技能力自主化,实现效率与韧性的双重提升。• 国家政策指引发展方向:“十四五”勾画“数字中国”宏伟蓝图,政府政策为各行业科技能力建设提供方向指引;同时,网络安全与数据安全监管趋紧,“自主可控”或成为企业科技能力发展主旋律。• 组织人才面临难点缺口:数据科学家与企业架构师等高新人才、产品经理及转型项目经理等跨界人才存在分布不均、融合留存难的问题;同时,科技部门的自身运作及与业务部门的运营协作均需以“创造业务价值”为导向优化提升。1.1 科技发展:三大主题深化迭代,效率韧性双重提升技术将围绕“以人为本”、“数据驱动”、“韧性交付”三大主题进一步发展迭代;同时,数字化大潮已近中场,企业纷纷通过加速科技能力自主化,实现效率与韧性的双重提升。“以人为本”,促进深度交互、移动化多维化体验:增强现实、语义识别、5G等技术的发展将大幅拉升消费体验的标准。企业纷纷打造多渠道面客触点并重定义用户旅程,移动化、交互式、沉浸式消费体验成为常态。“数据驱动”,赋能数据应用、隐私计算保障安全:多维数据智能分析成果将整合为组装智能应用;同时,随着数据安全理念在全球不断深化,以隐私计算为基础的数据安全服务将加速释放价值。“韧性交付”,强调敏捷高效,混合云管理常态化:云原生、低代码、分布式云计算的技术应用将更敏捷地应对业务变化、缩短产品迭代周期,提升企业韧性交付能力。混合云模式既考虑前端弹性服务,又兼顾后端安全高并发服务优势,逐步成为企业常态选择。1.2 国家政策:数字中国蓝图已定,双碳目标加速转型“十四五”勾画“数字中国”宏伟蓝图,政府政策为各行业科技能力建设提供方向指引。网络安全与数据安全监管趋紧,“自主可控、安全治理”或成为企业科技能力发展主旋律。波士顿咨询公司2022年3月世界级企业科技能力升级:中国模式和案例研究3自主可控:近年来,中国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产业蓬勃发展,自主IT产业标准与生态已初具雏形,为企业优化技术生态奠定基础。在政府号召下,党政机关和石油、金融等八大核心行业已作为先行者推进科技能力内化、加速构建自主技术生态,民营企业与在华外资企业亦需提前布局。安全治理:《数据安全法》的颁布体现政府在数据管理和应用上的严管力度和决心。同时,网络安全保护制度也由被动防御向主动防御升级,驱动企业内外部安全治理能力提升。在新的监管和安全要求下,客户、监管、合作伙伴三方关系亦需围绕隐私保护、风险防控、安全合规进行重新思考和调整。2020年9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联合国大会上宣布中国“碳达峰”与“碳中和”双碳目标。在“双碳目标”之下,企业除加速产业数字化转型外,也将推动相关数字基础设施搭建,以支撑碳排放数据的可测量、可衡量、可追溯,最终从IT脱碳、运营脱碳、服务脱碳三大层面着手,借助八项科技抓手实现自身的绿色转型升级、助力碳中和目标达成(参阅图1)。• 着重减少IT运营的范围一1至范围三排放• 数据中心、服务器、设备等IT基础设施排放的透明度不足• 着重减少上游各供应链的范围三排放• 缺乏用于评估和跟踪排放的高质量数据• 推动可持续标准和决策的内部激励机制有限• 着重减少下游售出产品的范围三排放• 推动可持续购买决策及行为的消费者激励机制有限• 缺乏跨行业举措所需的基础设施• 碳排放市场互操作性的投资和监管有限• 应用简化及SaaS• 精简基础架构、数据中心合并• 云原生架构• 分布式• 站点可靠性工程(SRE2)• 系统/安全/AI运维• 物联网和智能监控• 区块链追溯• 数据治理• 数据网格架构• 数字孪生• 网络分布式安全加密• 分布式数据空间• 海量数据摄取• 协调与治理• KPI看板• 风控报告• 数字化产品设计、工程和管理• 创新产品构建• 数字化营销及个性化• 客户体验设计运营脱碳IT脱碳服务脱碳科技抓手基础设施生产及运营产品及体验科技助力碳中和路径基础架构优化可持续软件工程物联网及区块链数字化流程及数据可视化数字化产品低碳客户体验数据和数字化平台数据分享及分布式架构来源:BCG分析。1范围一指企业直接控制的燃料燃烧和物流化学生产过程产生的排放,范围二指消耗外购能源产生的间接排放,范围三指其他间接排放,包括上下游的排放,如下游运输和分销。2SRE=Site Reliability Engineering,通过软件工程的思维和方法解决复杂运维问题。图1 | 在“双碳目标”下,企业从三个层面着手,借助八项科技抓手实现绿色转型升级波士顿咨询公司2022年3月世界级企业科技能力升级:中国模式和案例研究41.3 组织人才:高新跨界人才紧俏,协作效率亟待提升数据科学家与企业架构师等高新人才、产品经理及转型项目经理等跨界人才存在分布不均、融合留存难的问题;同时,科技部门的自身运作及与业务部门的运营协作均需以“创造业务价值”为导向优化提升。人才分布不均、高端人才不足、融合留存不易:首先,科技人才存在行业与地域分布不均现象,移动互联网等ICT行业与北上广深虹吸效应明显;其次,尽管科技人才总人数相对充裕,数据科学家、企业架构师等高级人才、产品经理等跨界人才仍然稀缺,雇佣高新跨界人才的成本往往超出企业支付意愿和能力,供不应求且成本高企的问题在二线及以下城市的传统企业中尤为明显;最后,文化相容性问题掣肘科技人才在传统企业的长期留存及价值创造。科技团队效能低、业务部门协作难:首先,绩效考核重IT开发过
[波士顿咨询]:2022世界级企业科技能力升级:中国模式和案例研究,点击即可下载。报告格式为PDF,大小1.37M,页数24页,欢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