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行业中外成长股图鉴(二):从任天堂见全球主机游戏产业的成长逻辑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声明及其项下所有内容证券研究报告 | 2023年06月12日超 配中外成长股图鉴(二)从任天堂见全球主机游戏产业的成长逻辑核心观点行业研究·海外市场专题港股超配·维持评级证券分析师:王学恒证券分析师:张熙,CFA010-880053820755-81982090wangxueh@guosen.com.cnzhangxi4@guosen.com.cnS0980514030002S0980522040001市场走势资料来源:Wind、国信证券经济研究所整理相关研究报告《海外市场速览-美股涨势趋缓,港股反弹势头放缓》 ——2023-06-11《港股双柜台模式-同股双币交易即将启动,有望为港股带来可观增量资金》 ——2023-06-08《港股 2023 年 6 月投资策略-老恒指创新高、全球慢拱走势的启发》 ——2023-06-04《海外市场速览-港股短线做多窗口已经打开》 ——2023-06-04《中资美元债双周报(23 年第 21 周)-美国经济数据强劲带动加息预期回升,高收益债延续跌势》 ——2023-05-31主机游戏行业简览 全球的电子游戏市场分为三个主要部分:移动端;主机端;PC 端。其中,主机端的体量位居第二,小于移动端,是历史最长、最成熟的一个分支市场。主机端游戏市场主要分硬件(游戏主机)和软件(游戏)。任天堂的业务 自 1970 年代进入电子游戏市场以来,任天堂便确立了硬件+软件的商业模式。一方面,任天堂通过自身强大的 IP 积累持续地输出顶级畅销游戏(如马里奥、宝可梦);另一方面,任天堂也开发硬件,并将自己的硬件平台使用权限授权给第三方游戏厂商,并收取相关费用。任天堂的软硬件形成了互相强化的关系 一方面,任天堂通过硬件的创新玩法(如体感游戏等)吸引新的非核心玩家,扩大受众,增加硬件保有量,并刺激软件销量;另一方面,任天堂通过极具号召力的顶尖自有 IP 持续推出平台独占游戏,为自身的硬件销售提供内容支撑。目前,任天堂是全球创收能力最强、盈利能力最强、市值最大的游戏公司之一。与之在量级上相当的公司还有第三方游戏厂商动视暴雪、艺电,以及国内游戏龙头网易。任天堂的历史高光时刻 1985 年,任天堂的《马里奥》大获成功,打开美国市场。在这个阶段,任天堂从市值不足 10 亿美元成长到 50 亿美元。1996年,任天堂推出《宝可梦》系列游戏,成为全球现象级产品,这将任天堂的掌上游戏硬件置于不败之地。自此,任天堂的市值底部被抬高到 100 亿美元以上。2004/2006 年,任天堂推出第七代游戏机 DS 和 Wii,这是任天堂史上最成功的一代游戏机。它们将任天堂的估值由不足 200 亿美元拉升至 800 亿美元之上,最后在 400 亿美元企稳。目前,任天堂处于 Switch 换代周期的晚期,Switch 也是任天堂一代成功之作。任天堂与主机游戏市场的未来 主机游戏是一个总量见顶,产品和定价竞争愈发激烈的市场。我们认为整个主机游戏市场的估值天花板在 1800-2160 亿美元之间。但是,任天堂凭借产品、换代节奏、价格、游戏上的错位竞争,有望保住甚至强化自身的市场份额。短期看,由于 Switch 进入换代周期的最后阶段,任天堂的业绩大概率将进入暂时性的回落;中期看,任天堂的主机换代也很难进一步拓展自己的受众群体;未来,任天堂主要应通过从销售模式转为服务模式,以及拓展 IP 变现渠道进一步打开增长空间。任天堂带来启示 任天堂的成功告诉我们:1)游戏不只是比拼技术。从硬件上看,任天堂的主机通常性能不及索尼、微软;从游戏上看,任天堂的游戏画面偏向简单,不逼真。在 3A 大作林立的今天,任天堂的游戏能保持活力,主要由非技术因素支撑。2)在这些非技术因素中,最为重要的便是 IP:当任天堂推出一款成功的主机时,股价往往呈现出周期性的涨落;当任天堂推出一款成功的 IP 时,股价波动区间却可以永久性抬高,这种阶段下的任天堂才是真正的成长股。目前,游戏行业面临技术革新的变局,如 AR/VR 和 AIGC。但我们认为,新技术不能成为小厂商“弯道超车”的机会,反而可能加深顶级 IP 所有者的护城河。小厂商通过过硬的创意和经得起推敲的产品“直线超车”才是上策。风险提示:不能准确把握受众群体喜好的风险;新娱乐形式构成冲击的风险;受众价格敏感度提高的风险。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声明及其项下所有内容证券研究报告2内容目录任天堂简介:寻找新增长机遇的主机游戏龙头 ...................................... 7任天堂发展历史及股价复盘 ...................................................... 81889-1980 年:从棋牌制造到初探游戏市场 ................................................ 81980-1988 年——G&W、NES、马里奥:任天堂电子游戏的崛起 ................................ 91989-1995 年——Game Boy 和 SNES:硬件维持强势,软件重度依赖少数 IP .................... 151996-2000 年——宝可梦、N64、GBC:强势游戏 IP 巩固硬件优势 ............................ 192001-2003 年——GameCube、GBA:微软入局,竞争加剧 .................................... 242004-2010 年——DS 和 Wii:游戏受众扩张战略大获成功 ................................... 282011-2016 年——3DS、Wii U、宝可梦 GO:主机乏善可陈,手游带来机遇 ..................... 352017 年至今——任天堂 Switch:第八代主机市场的反败为胜 ................................ 41任天堂与主机游戏市场的现状和未来 ............................................. 461. 主机游戏市场:停滞增长的市场 ...................................................... 462. 任天堂的竞争策略:多维度的错位竞争 ................................................ 473. 索尼和微软:率先进入第九代的竞争对手 .............................................. 494. 短期未来:任天堂 Switch 的剩余商业价值 ............................................. 505. 中期未来:任天堂的下一代主机 ...................................................... 546. 长期未来:任天堂的转型战略 ..........
[国信证券]:游戏行业中外成长股图鉴(二):从任天堂见全球主机游戏产业的成长逻辑,点击即可下载。报告格式为PDF,大小11.71M,页数62页,欢迎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