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自治区及下辖各市经济财政实力与债务研究(2023)
区域研究报告 1 宁夏自治区及下辖各市经济财政实力与债务研究(2023) 公共融资部 黄丹 经济实力:宁夏位于黄河上游地区,地处黄土高原与内蒙古高原的过渡地带,地势南高北低,呈阶梯状下降,整体分为北部引黄灌区、中部干旱带和南部山区。宁夏依托自身资源禀赋形成了煤炭、电力、冶金、化工、建材等传统支柱产业,基本属于高耗能行业,产业链短,产品附加值低,近年来受过剩产能化解及环保政策影响,产业转型升级压力较大;得益于特色鲜明的旅游资源,宁夏旅游业保持较好的发展势头,以文化旅游为龙头的第三产业成为拉动全区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受制于地理区位、复杂地形、自然禀赋以及“倚重偏能”的产业格局等,宁夏经济发展水平仍落后于全国水平。2022 年,宁夏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5069.57亿元,在全国 31 个省市中仍排名第 29 位;2022 年以来在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等多重超预期因素冲击下,全区经济增速较上年下降 2.7 个百分点,但仍高于全国水平 1.0 个百分点。2023 年前三季度,全区经济持续恢复向好、主要行业稳步发展,当期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为 3749.74 亿元,同比增长 6.4%,经济增速高于全国水平 1.2 个百分点。 2022 年受宏观环境、房地产行业环境、土地市场行情影响,宁夏房地产市场仍呈现低迷状态,全区房地产市场投资端及销售端均遇冷,当年全区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额 419.95 亿元,同比下降 10.1%,全区商品房销售额为 502.07 亿元,同比下降 25.6%。此外,相较其他省份,宁夏可协调的地方金融机构资源相对较少,且上市公司数量及资产体量仍相对较小。受益于西部大开发、“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以及对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的持续建设,宁夏区域经济发展长期向好。 宁夏各地级市区域经济发展不均衡,首府银川市经济规模继续居于全区绝对领先地位,且在人口吸纳、二手房价格和土地出让金规模等方面均保持首位优势,而其他 4 个地级市的经济实力则明显薄弱。从人均指标来看,全区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从北向南呈阶梯状下降,处银川平原的石嘴山和银川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相对较高。2022 年宁夏各地级市经济保持增长,但受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等多重超预期因素影响,经济增速均较上年有所放缓,消费市场亦受到一定冲击。2023 年前三季度,宁夏各地级市经济均呈恢复向好趋势,除石嘴山市未披露前三季度经济运行情况外,其余地级市经济增速均呈明显增长。但受房地产市场、股市下行影响,全区消费市场仍呈现低迷状态,同期银川市、吴忠市和中卫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较上年同期呈下降趋势,固原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与上年同期持平。 新世纪评级版权所有区域研究报告 2 财政实力:宁夏财政实力处全国下游水平,地方财政对中央补助以及土地出让收入依赖较大,2022 年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基本与上年持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规模相较全国其他省市仍显著较小,税收比率仍较低。2022 年,宁夏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460.15 亿元,同口径增长 13.7%,收入规模仍位于全国 31 个省市的第 29 位,仅高于青海和西藏;同年税收比率较上年增长 1.30 个百分点至66.68%,在全国各省市中排名 15 位。作为少数民族自治区,宁夏仍持续获得较大规模的中央转移性支付,上级补助对全区实现财政收支平衡作用的重要性强,2022 年得益于上级补助收入增加,全区财力规模保持增长。2023 年前三季度,随着支柱行业回暖、企业盈利状况改善,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保持增长,但财政收支矛盾仍较为突出;同期,全区土地市场景气度亦有所回升,土地出让仍集中于银川市。 与经济实力相匹配,宁夏下辖各地级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规模亦分化明显,首府银川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规模继续显著大于区内其他地级市。2022 年宁夏下辖各地级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有所分化,吴忠、石嘴山和中卫一般公共预算保持增长,银川市和固原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规模较上年缩减,分别系税收和非税收入中的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入下滑导致。宁夏各地级市一般公共预算自给能力总体较弱,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平衡对上级补助的依赖程度大,2022年宁夏各地级市一般公共预算自给率均有所下降,其中银川和石嘴山一般公共预算自给率降幅在 5%以上,其余 3 个地级市一般公共预算自给率小幅下降。同期,银川市政府性基金收入规模仍显著超过其他 4 个地级市,从地方财力对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依赖度来看,2022 年固原和吴忠为政府性基金收入对财力贡献度最高的两个城市,石嘴山市政府性基金收入规模最小,其对财力贡献度最小。 债务状况:2022 年末,宁夏政府债务规模仍相对小,为 2236.90 亿元;但政府债务与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率仍处于全国相对高水平,2022 年末该比率为4.34 倍,位列全国 36 个省(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降序排列第 13 名。宁夏政府债务主要集中于下辖地市(占比 71.84%),受限于自身财力,各地级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对其政府债务的覆盖程度整体较弱。宁夏实施政府债务全口径动态监测,各地级市能够严格遵循政府债务限额管理原则,2022 年,全区化解隐性债务 213 亿元,隐性债务规模较峰值下降 50%,全区已连续 5 年超额完成隐性债务化解任务,考虑到能够获得较大规模且持续性的上级补助,宁夏政府债务风险总体可控。 宁夏城投债存量规模与全国其他省市相比较小,2023 年 9 月末为 147.90 亿元,全部集中于银川市本级和银川经开区。2023 年 9 月末,全区存量城投债企业 2022 年末带息债务合计 234.01 亿元,居全国末位。2022 年 8 月银川市进行国新世纪评级版权所有区域研究报告 3 有企业重组整合,将银川市属国有企业重组整合为 9 家集团公司,同时规范 2 家参股企业管理,构筑“2+7+2+N”的国资运营体系。2023 年 5 月,宁夏国有企业信用保障基金正式设立,基金首期规模为 10.00 亿元,专项用于防范自治区、银川市两级国有企业公开市场债券信用风险,为国有企业发债提供增信,稳定企业存续债券二级市场价格。 一、宁夏自治区经济与财政实力分析 (一)宁夏自治区经济实力分析 宁夏位于黄河上游地区,地处黄土高原与内蒙古高原的过渡地带,受制于地理区位、复杂地形、自然禀赋以及“倚重偏能”的产业格局等,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宁夏依托自身资源禀赋形成了煤炭、电力、冶金、化工、建材等传统支柱产业,基本属于高耗能行业,产业链短,产品附加值低,近年来受过剩产能化解及环保政策影响,产业转型升级压力较大;得益于特色鲜明的旅游资源,全区旅游业保持较好的发展势头,以文化旅游为龙头的第三产业成为拉动全区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2022 年以来在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等多重超预期因素冲击下,全区消费市场仍呈现低迷状态,但固定资产投资保持较快增长,增幅居全国第三位。受益于西部大开发、“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以及对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的持续建设,宁夏区域经济发展长期向好。 宁夏自治区位于我国西部的黄河上游,东邻陕西省,西、北部接内蒙古自治区,西南、南部和东南部与甘肃省相连,面积 6.64 万平方公里,下辖 5 个地级市和 22 个县、市(区)。截至 2
[新世纪评级]:宁夏自治区及下辖各市经济财政实力与债务研究(2023),点击即可下载。报告格式为PDF,大小1.52M,页数25页,欢迎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