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选消费行业深度报告:消费社会模型2.0,从四次工业革命说起,以美国为例
消费社会模型2.0:从四次工业革命说起——以美国为例证券分析师:谢丽媛 执业证书编号:S0210524040004可选消费可选消费行业评级 强于大市(维持评级)2024年04月24日请务必阅读报告末页的重要声明➢消费社会模型2.0搭建。我们致力于搭建适用于各个国家、各个时间点的消费社会模型,在本篇报告中有重大进展。在对标中国和日本时,我们认为经济周期、人口周期、消费周期是平行且互相影响的关系,但该模型难以解释第四消费社会中国和日本的差异性,对于中国是否会进入类似日本低迷的第四消费社会难以判断。且对中国与美国的经济周期、人口周期、消费周期很难找到具有说服力的关联逻辑,我们基于此建立了以工业革命为底层逻辑的消费社会模型2.0,我们将在报告中详细为大家阐述该模型的依据、具体内容、适用性等。➢美国消费社会变迁与消费投资机会复盘。我们基于消费社会模型2.0对美国消费社会变迁进行了复盘,并将其划分为消费Ⅰ阶段(1870-1920年),消费Ⅱ阶段(1920-1970年),消费Ⅲ阶段(1970年-今),三个阶段的消费主要内容均为前一阶段工业革命成果的普及,且各阶段消费品成果均遵循“普及→品牌化全球化”的过程,我们认为,美国消费品最具投资价值的阶段出现在1960年代之后。虽然消费Ⅱ阶段是很多消费品从0到100普及的过程,为很多企业带来收入高增的红利,但是消费Ⅲ阶段从卖方市场变成买方市场,竞争加剧,龙头α开始显现,品牌价值凸显,并涌现诸多全球龙头品牌。因此消费Ⅲ阶段是最具消费品投资价值的阶段,建议积极关注中国消费品当下投资机会。➢投资建议:从全球产业趋势看,家电作为工业2.0的主要消费品产物,尚未形成难以撼动的稳定格局,且中国在家电制造已占据全球领先优势,部分品牌已开始冲击全球龙头地位,因此中国家电品牌冲击全球龙头将成为当下最重要的投资机会之一。从内需趋势来看,对标美国在消费Ⅲ阶段的消费行业资本市场表现,我们认为以下几个方向值得重点关注: 受益消费市场从卖方市场变成买方市场的渠道商;情绪价值消费;运动健康;住房维护方面的消费;出行;传统消费品龙头加速出海并受益全球化等等。➢风险提示:消费社会模型2.0的适用性风险;中美消费社会变迁可比性风险;出海贸易战风险;消费需求疲软风险。2◼引言◼1 消费社会模型2.0◼2 美国工业革命与经济环境复盘◼3 美国城镇化与人口环境变迁◼4 美国微观价值观与消费逻辑变迁◼5 美国消费品上市公司复盘◼6 投资建议◼7 风险提示目录3◆过去几年,我们一直致力于搭建一个适用于各个国家、各个时间点的消费社会模型,虽然听起来很难,但在本篇报告中也依然有着重大进展。◆我们在2021年初进行研究分析探讨中国的消费社会阶段划分,将中国与日本的消费社会做了非常详尽的量化对标,惊人地发现中国与日本的经济周期、人口周期、消费周期均高度重合,而这也是市场上大家产生争议的主要方面:如果中国与日本在过去真的高度相似,是否意味着中国接下来会走向类似日本的低迷低欲望的“第四消费时代”?如果不是,我们的历史对标存在哪些问题?未来的差异化走向又取决于哪些因素?我们在当时的研究中对于这一问题给了开放式结局:我们认为日本陷入第四消费时代是因为没有找到新的经济增长点,而中国未必会陷入同样的问题。如今随着我们进一步对美国进行深入研究,我们的模型大幅优化,我们认为我们初步找到了这个问题的答案。◆这一问题的根源在于:影响消费社会周期性波动的更底层逻辑是什么?在对标中国和日本时,我们认为经济周期、人口周期、消费周期是平行且互相影响的关系。但在对标中国与美国时,发现研究中日简直是幸运,而中国与美国的经济周期、人口周期、消费周期很难找到具有说服力的关联逻辑,这让我不得不把视角放到更宏观、时间线更长的全球周期中,令人激动的是,我们找到了可行的关联逻辑:即消费周期的更底层逻辑是工业革命,但同时,工业革命并非单向影响因素,消费周期的进程反作用于工业革命的进程。这一逻辑是本篇报告中进化版消费社会模型的主要依据,而我们将在报告中详细为大家阐述该模型的依据、具体内容、适用性等。◆本篇报告将为您关注的如下问题带来答案或些许启发:◆第一,为什么中国和日本的消费社会周期在过去几个阶段高度相似、甚至经济周期也高度重合?如果跟美国对标,我们处在什么阶段?为什么日本进入了第四消费时代、而美国却没有?消费社会周期更迭的更底层逻辑是什么?中国消费社会接下来可能往什么方向发展?◆第二,中国消费品品牌开始大量出海进军欧美,美国消费社会经历了哪些变迁?他们的消费观、价值观、人口结构如何变迁及如何划分?美国消费者当前的核心需求痛点是什么?美国消费品当前供需关系处于什么阶段?哪些赛道、具备哪些特征的消费品公司出海去美国更具潜力与投资价值?◆其次,我们在分析过程中也顺带解决了一些大家日常会比较关注的问题,比如:为什么美国在发展过程中拥有更低的人口密度?以及美国有更多的消费者拥有大房子?为什么美国人的生育意愿没有较早开始下降?为什么美国没有受到老龄化的困扰?等等。◆关于参考资料,本篇报告最核心的文献是《美国增长的起落》([美]罗伯特·戈登),作者是美国西北大学社会科学教授,是世界上主要的研究通货膨胀、失业和生产率增长的专家之一。选择这本书最核心的原因在于,1960年之前的官网统计数据大体是缺失或不连贯的,对量化研究造成很大困扰,而在《美国增长的起落》中,作者查阅大量早年馆藏书籍,包括HSUS(剑桥大学出版社《美国历史统计》)等,并对不连贯的数据进行口径筛选及处理,为我们的数据研究提供了非常有力的支撑,且其严谨的数据处理思考过程也让我们的研究大获裨益。其次,本书不止着眼于对美国经济增长的研究,更注重对美国人民生活水平增长的研究,用大量宏观和微观数据与信息,分析了经济增长所体现的生活水平的提升,以及经济增长所没有体现出的生活水平变化,而我们的研究方向在于经济环境、人口环境变化下的消费社会变迁,本书的研究过程与结论均提供了较大帮助。◆最后,中国的发展历程与未来都有着不可复制的独特性,不管是美国还是日本,我们都并不认为中国正在或即将复制其历史,我们的分析仅仅旨在帮助大家了解美国消费者、以及对一些因果关系的分析提供借鉴思路。4◼引言◼1 消费社会模型2.0◼2 美国工业革命与经济环境复盘◼3 美国城镇化与人口环境变迁◼4 美国微观价值观与消费逻辑变迁◼5 美国消费品上市公司复盘◼6 投资建议◼7 风险提示目录5我们在2021年的研究中探讨中国消费社会划分,并构建了消费社会模型的1.0版本,概述如下:◆依据:①《第四消费时代》书中将日本的消费社会划分为四个阶段;②我们按照其思路将中国和日本进行对比,并对多项指标进行量化对标,发现多个角度高度相似,据此搭建消费社会周期框架;◆基本内容:①横向来看,消费社会周期中的关键要素包括:经济基础、人口环境、消费基本逻辑(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我们认为由技术进步、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变化带来的经济发展是根本要素;人是消费的本源,人口的宏微观环境决定了微观消费的基本逻辑,而人的结婚意愿、生育意愿、家庭结构又受到经济发展的高度影响;上述两个要素共同决定了微观消费的基本逻辑,而消费同时又反过来影响经济发展和人口环境。上述框架决定了不同经济体消费社会发展的共
[华福证券]:可选消费行业深度报告:消费社会模型2.0,从四次工业革命说起,以美国为例,点击即可下载。报告格式为PDF,大小7.73M,页数65页,欢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