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定价、碳交易与ESG

ESG 专题研究1碳定价、碳市场与 ESG碳市场是碳定价的重要方式之一,是解决气候问题、促进经济低碳转型的重要政策工具。碳定价通过对碳排放征收成本或提供降碳激励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加快全国碳市场建设,是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推动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制度安排。ESG 旨在全面准确衡量企业包括气候变化议题在内的可持续发展水平,依靠各方力量推动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助力绿色生产力发展。两者具有共同的绿色愿景,相互协同推进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中证 ESG 通过详细梳理各类碳定价机制特点、我国碳市场体系的构成、运行机制与交易特征,持续关注我国碳市场发展趋势,紧密跟踪碳定价机制对于企业行为的潜在影响,不断优化完善中证 ESG 评价方法,助力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一、碳定价机制的基本情况(一)碳定价机制定义与分类碳定价可实现“排碳者付费”,从而有效减缓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根据《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的定义,碳定价(Carbon Pricing)是指通过对温室气体排放收费或对减排提供激励的方式来抑制温室气体排放。碳定价通过合理的碳排放价格,纠正碳排放的负外部性。自然环境通常被视为公共品或准公共品、企业排放成本较低,ESG 专题研究2排放行为难以被控制。碳定价旨在为碳排放行为设定经济成本,将外部不经济性转化为企业主体自身的成本,激发企业的自主减碳行为,实现全社会碳排放的下降。碳定价机制有多种形式,目标均是为碳排放创造价格信号。根据世界银行发布的报告1,碳定价机制具体包括两类:显性碳价和隐性碳价。显性碳价(Direct Carbon Pricing)是指通过碳排放量直接为碳排放确定价格的定价方式,包括碳税和碳排放权交易等。其中,碳税(Carbon Taxes)是对排放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征税,一般由政府部门设定碳排放价格(税率)。碳排放权交易体系(Emissions Trading Systems,ETS)通常被称为“碳市场”,一般由政府部门确定每年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额,企业排放需持有配额,配额在市场上自由交易形成碳价。隐性碳价(Indirect Carbon Pricing)是指通过改变与碳排放相关的产品价格,而不直接与产品碳排放量成比例的价格政策,如能源消费税、清洁能源或清洁技术补贴等,可通过提供强烈的价格信号改变高碳排燃料或产品的经济性。图 1:碳定价机制的分类(来源:State and Trends of Carbon Pricing 2023,The World Bank Group.)1 State and Trends of Carbon Pricing 2023,The World Bank Group.ESG 专题研究3(二)碳定价机制运行与全球实践目前全球共有 73 个碳定价机制在运行,主要集中于碳税和碳市场两类。根据世界银行统计,2023 年全球约有 37 个碳税机制和 36 个碳市场处于运行中,共覆盖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的24%。其中,碳市场覆盖的排放量(约 18%)总体高于碳税(约 5.5%),极少数国家或地区的碳市场与碳税同时运行。(三)不同碳定价机制的特点碳市场偏重于数量调控,而碳税偏重于价格调控,碳市场实现特定排放量目标的确定性高。碳市场的基础为总量控制机制,只要控制分配给企业的“总额度”,就能实现温室气体的总量调控、逐年完成减排,碳交易为碳排放上限提供了确定性、可控性。碳税则是通过税收的形式改变企业的成本收益对比,通过价格信号、间接引导企业采取措施减少排放量,相对缺乏碳排放总量控制目标,实现的总量减排效果较难预估。碳市场比较灵活,价格的可预测性低,碳税机制下价格相对固定。碳市场以碳排放配额为交易对象,交易对手众多、价格随供求浮动,参与主体面临的成本不确定,同时若碳价长期处于低位,企业的减排行为就会相应放缓。相较而言,碳税属于“税”,碳价由预先确定的税率决定,稳定的税率可为市场主体提供稳定的价格信号。相对碳税而言,碳市场更易参与国际协调。作为市场机制,碳市场边界具有弹性,可与不同国家、不同区域的市场进行连接,有利于在较大范围内达成一致行动。2020 年 1 月,瑞ESG 专题研究4士国内碳市场正式实现与欧盟碳市场的连接,相互之间互认碳配额。相较之下,碳税属于一国主权,国家之间的衔接面临更多元的考量。2023 年,欧盟理事会率先通过碳关税方案(碳边境调节机制,简称 CBAM),对未执行欧盟同等强度碳减排措施的进口产品征收碳关税。碳关税在进口商品中引入碳价格,可视为碳税的一种。此外,碳市场建设需要核算、监测等基础设施的配套支持,主要适用于排放量较大的排放源,对大量的中、小排放源不能起到很好的控制和约束作用,而碳税比碳交易具有更广泛的覆盖范围。表 1:碳市场与碳税的主要差异要素碳市场碳税碳排放水平政府决定市场决定碳价水平市场决定政府决定实施范围主要针对大型排放源大中小型排放源、家庭和个人价格水平不确定确定国际协调比较容易难度较大二、我国碳市场的基本情况(一)我国碳市场的基本构成我国碳市场由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强制碳市场,CCM)与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自愿碳市场,VCM)组成。两个碳市场均旨在通过市场机制控制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强制和自愿两个碳市场既各有侧重、独立运行,又ESG 专题研究5互补衔接、互联互通,共同构成了全国碳市场体系2。强制碳市场是碳交易市场的主体,而自愿碳市场则是重要补充。强制碳市场的参与主体主要是高碳排放企业等重点排放单位,由政府向该类企业分配碳排放配额(CEA)。如果控排企业实际碳排放量超过其分配到的配额量,则需要在二级市场上购买配额,从而增加成本。相反,如果控排企业实际碳排放量少于分配的配额量,则可以在碳市场上出售多余配额获得额外的经济收益。借此,通过市场机制实现激励先进、约束落后的政策导向,提升企业降碳减排的动力。自愿碳市场鼓励非控排企业自发参与碳减排。非控排企业自主自愿采取的温室气体减排行动,经过科学方法量化核证后,变为可向市场出售的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从而获取相应的减排贡献收益。两个市场通过配额清缴抵销机制实现互联互通。纳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企业可以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在一定范围内通过购买 CCER,用于弥补在强制碳市场中由于实际排放量高于碳排放配额而产生的“缺口”。(二)我国碳市场的发展我国碳市场遵循从“地方试点”至“全国市场”的发展路径。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自 2011 年开始启动,首批的试点区域包括七个省市: 北京、天津、上海、重庆、广东、湖北和深圳3。地方试点成果显著,试点过程中在企业碳排放核查体系、配额2 《全国碳市场发展报告(2024)》,生态环境部。3 2011 年 10 月 29 日,发改委发布《关于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的通知》。ESG 专题研究6分配体系、履约与处罚、交易平台建设等方面为构建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建立提供了借鉴与经验。2021 年,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以电力行业为基础正式启动、开始线上交易。第一个履约周期内,发电行业 2013-2019 年任一年排放达到 2.6 万吨二氧化碳当量(综合能源消费量约 1 万吨标准煤)及以上的企业被纳入重点排放单位名

立即下载
综合
2024-12-09
15页
0.51M
收藏
分享

碳定价、碳交易与ESG,点击即可下载。报告格式为PDF,大小0.51M,页数15页,欢迎下载。

本报告共15页,只提供前10页预览,清晰完整版报告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立即下载
本报告共15页,只提供前10页预览,清晰完整版报告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立即下载
水滴研报所有报告均是客户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商用。
相关图表
本季度末管理中担保品占公司托管量情况(单位:万亿元)
综合
2024-12-09
来源:2024年第三季度中债担保品管理业务数据报告
查看原文
成员利差和担保品利差(单位:BP)
综合
2024-12-09
来源:2024年第三季度中债担保品管理业务数据报告
查看原文
2022 以来山东省房地产开发投资和新开工面积持续收缩
综合
2024-12-09
来源:化债之年——山东城投债务化解及展望研究报告
查看原文
2022 年以来山东省房地产销售去化压力仍存
综合
2024-12-09
来源:化债之年——山东城投债务化解及展望研究报告
查看原文
近年来山东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逐年增长 图 18:近年来山东省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逐年下降
综合
2024-12-09
来源:化债之年——山东城投债务化解及展望研究报告
查看原文
2023 年下半年以来山东省城投境外债余额大幅增加 图 16:近年来山东省城投非标4发行规模减少
综合
2024-12-09
来源:化债之年——山东城投债务化解及展望研究报告
查看原文
回顶部
报告群
公众号
小程序
在线客服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