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中国房地产快评:销售小于投资的另一面,去库存新周期已如期而至
版权所有©克而瑞集团·研究中心1/ 7克而瑞研究中心2024 年 12 月中国房地产快评销售小于投资的另一面,去库存新周期已如期而至版权所有©克而瑞集团·研究中心2/ 7克而瑞研究中心文/马千里2024 年年初以来,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金额已经连续 10 个月高于商品房销售金额,据此趋势预估,时隔八年之后,房地产行业投资销售比将再度突破 100%,“年投入”>“年产出”,行业由此进入“负现金流”时期。但是从行业关键指标来看,2024 年也是行业正式步入去库存的关键一年,多项库存相关指标出现好转,广义库存面积、潜在库存、中期库存等指标均在 2024 年出现标志性好转。1. 时隔八年,房地产再现“年投入”小于“年产出”据国统局月度数据预估,2024 年全年行业投资额将达到销售额的 104%,在更快的下跌幅度下,行业新房销售金额已经不再能覆盖投资金额。考虑到相当一部分投资额是来自于“保交楼”项目和已售待竣工房源,当前出现的“负现金流”并不能直接说明行业利润率为负数。行业投资额与新房销售额指标的“不同频”,主要还是受行业发展特性影响,开发和销售的错期,导致行业开发投资额的波动明显滞后于新房销售,上下波动也小于新房成交。大量前期已售项目、待售库存的开发,使得 2021 年以来房地产开发投资额的降幅明显小于新房市场。并在 2024 年行业投资超过了销售金额,行业进入了“负现金流”周期。回首过往,行业上次的“负现金流”出现在 2014 年前后,当时行业同样面临着成交规模的阶段性回调,但其时行业开发投资增速仍能持续上行,行业信心也在 2015 年之后快速恢复,并用大幅增长的销售规模,冲淡了短时间的投资积压和库存忧虑,2016 年后开发投资也再度提速上行。而目前面临的,则是销售和投资的双双下行,且销售的下行速度明显更快。在行业各项指标全面企稳之前,预计房地产开发投资还将持续下行一段时间。扣除 2015-2021 年间行业销售规模持续上升的因素影响,估算稳定期下的行业投资销售比应当在 75%左右。若未来商品房年成交金额能够稳定在 10 万亿元附近,那么目前的行业开发投资还有 2 万亿左右的下探空间,按近年的指标下探惯性预计,行业开发投资额的下探还将持续两年左右,直到2026 年下半年结束。版权所有©克而瑞集团·研究中心3/ 7克而瑞研究中心图:近十年行业开发投资额与销售金额的比值关系(万亿元)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CRIC2. 近三年库存增速逐步趋缓,2024 年三大关键指标均已步入去库存周期2022 年以来,面对行业景气的快速下滑,中央部委及地方主管部门作出了及时有效的宏观调整,库存指标上升速度明显趋缓,2024 年三大核心指标更是共迎实质性好转:广义库存面积在 2024 年由升转降,年末库存规模同比下降 1%。在历经了 2022-2024 年每年土地成交二成左右的降幅之后,行业供需关系终于迎来了首次实质上的指标逆转。潜在库存方面,未开工面积在 2024 年停止增长,维持在 53 亿㎡的规模不变。“控增量”与“保交楼”在 2024 年得到了有效执行,从全国层面的统计数据来看,闲置土地规模不再继续增长。中短期库存方面,开工后未售面积持续下降,这一指标接近于业内常说的狭义库存,2024 年末较 2021 年末下降 5%。进一步扣除竣工未售面积后,在已开工的房地产项目中,2024年末的未售库存面积大约为 67 亿平方米,较 2021 年下降 9%,近三年复合平均降速为 3.2%。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停工土地规模仍在持续增长,未来停复工、“保交楼”等工作仍需加快推进,而对于那些停工后成为闲置土地的项目,也应当适当收回、盘活,促进行业预期稳定。版权所有©克而瑞集团·研究中心4/ 7克而瑞研究中心图:2014-2024 年房地产库存相关主要指标发展趋势(亿㎡)说明: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推算,受竣工规模的统计口径影响,停工规模可能偏高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CRIC 测算3,行业库存规模匡算超 120 亿㎡,全面达成稳市场目标将是长期过程,不必操之过急首先解释一下上一节三大关键指标的匡算逻辑:其一,广义库存:127 亿㎡(理论上未售出的建面总量)匡算逻辑:历年土地累计成交建面-历年商品房累计销售面积此算法符合一般的意义下的库存概念,包含竣工未售、施工未售以及待开发土地,未包含已售空置面积。从宏观调控角度,这一指标反映了目前行业所面临的整体库存压力。其二,未开工面积:53 亿㎡(闲置土地及新出让未开工土地)匡算逻辑:历年土地累计成交建面-历年累计新开工建面闲置土地规模均在此内,结合近年土地出让建面和新开工规模保守估算,目前全国闲置超过三年的土地超过 30 亿㎡,地方盘活闲置土地任重而道远。版权所有©克而瑞集团·研究中心5/ 7克而瑞研究中心其三,开工未建成且未售:67 亿㎡(已开工但尚未售出,部分为停工)匡算逻辑:历年累计新开工面积-历年商品房累计销售面积-期末竣工未售即已开工未售中的未竣工部分,此算法更多的是基于中期库存视角,目前尚有 67 亿㎡未售面积。相比竣工未售部分,这部分库存还面临着保交楼的压力,对照目前不到 10 亿㎡的行业年交易规模来看,中期库存需压降至 50 亿㎡左右,中期供需关系才能恢复到相对健康的水平。图:2024 年末房地产行业各类“库存”规模匡算示意图说明:受竣工规模的统计口径影响,停工、已售未竣工规模可能偏高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在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较峰值下降近半的时代背景之下,基于目前 70 亿㎡的施工面积,以及已成沉疴的大规模未开工土地,压降行业库存风险仍将是在中长期内持续面临的重大挑战。从去化压力发展趋势来看,虽然 2021 年以来中期库存规模已经连年下滑,但是由于新房市场成交规模快速缩量,中期消化周期仍在持续快速攀升,至 2024 年末已经上升至 7 年左右,较 2021 年增长 63%。消化周期的快速攀高,极大影响了近三年的行业预期变化,投资积极性明显下降,各城市拿地企业均以央国企和地方平台为主。若后期商品房成交能够在 10 亿㎡的低位维稳,且中期库存规模能够保持近几年的压降趋势,平均每年库存规模下降 3 亿㎡左右,中性预计经过 8 年时间调整,2032 年消化周期版权所有©克而瑞集团·研究中心6/ 7克而瑞研究中心可降至 4 年左右,与 2014-2021 年间的高位相若,足以稳定行业发展预期。4,商品住宅销售规模接近阶段性底部,预计 2025 年下半年完成短期预期调整进一步细分到商品住宅市场,从统计局月度同比数据来看,预计 2024 年新房降至 7.5亿㎡左右,从各类测算模型结果来看,均已跌破了现阶段住宅需求规模的保守底部,近年来大量居民推迟了原有的自住购房节奏。从增量需求逻辑,年均新房增量需求大约在 8.8 亿㎡左右估算总量=城镇增量人口住房需求+居民住房改善需求+旧改-租赁,研究中心 2023 年模型从购房能力逻辑,年均期望新房成交规模大约在 8.7 亿㎡左右估算总量=城镇人口有能力购房需求*一手房成交占比,研究中心 2024 年模型即便展望长期市场发展,当国内城镇化率达到 70%,人均住房面积达到 48 ㎡的较高水平之时,届时中国城镇住房存量将达到 470 亿㎡,按 80 年的建筑平均
[CRIC]:2024年12月中国房地产快评:销售小于投资的另一面,去库存新周期已如期而至,点击即可下载。报告格式为PDF,大小1.24M,页数7页,欢迎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