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集采政策对医药行业信用格局影响
政策评论 1 药品集采政策对医药行业信用格局影响 工商企业评级部 朱侃 李雨聪 摘要:2025 年 1 月,上海市政协常委、瑞金医院普外科主任郑民华等 20 位上海市政协委员,在上海“两会”中共同提交了《关于在药品集采背景下如何能够用到疗效好的药物》的提案,其中提及药品集中带量采购(简称“药品集采”),旨在通过集中采购方式降低药品价格、减轻患者负担,同时应确保药品质量和供应的稳定性。部分集采药品供应及药效不稳定、质量参差不齐,引发了医患及社会的广泛关注。 本文就药品集采政策实施 7 年多以来,政策实施成效和对制药行业信用环境的影响情况开展研究和分析,归纳和总结以药品集采为核心的新医改政策的实施对制药行业信用格局带来的变化和政策影响下医药行业的信用趋势。并对集采政策的优化方向提出相关建议。 药品集采政策是我国全面推进综合医改试点,加强“三医联动1”改革的重要举措。2018 年 12 月至今,国家医保局已组织完成十轮全国性药品集采、3 轮全国性中成药集采和 5 轮高值耗材集采。通过“以量换价”机制,大幅降低了药品和医疗器械价格,节约了医保基金,降低了患者负担。推动医药企业从拼关系、拼营销向拼质量、拼效率转型,促进了医药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我国医药行业政策经历了五个阶段的调整与变革,从计划经济时期的“保基本”,到改革开放后的市场化探索,再到当前的创新驱动与高质量发展,始终围绕国民健康需求和社会经济变革进行调整。其中 2015 年国务院发布《关于改革药品医疗器械审评审批制度的意见》为标志,以及“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和“医保谈判与带量采购”等政策的陆续实施,标志医药行业进入创新驱动、监管升级新阶段,其中药品集采政策是我国全面推进综合医改试点,加强“三医联动”改革的重要举措。本土药企从仿制为主转向创新驱动,研发投入增加,行业集中度提升。 2018 年 11 月 14 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了《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试点方案》。随后,北京、天津、上海、重庆以及沈阳、大连、厦门、广州、深圳、成都、西安等 11 个城市(称为“4+7 城市”)发布了《4+7 城市药品集中采购文件》,确定了 31 个采购品种和采购量,标志着我国公立医疗机构开始全面实施国家组织药品带量集中采购试点工作。截至 2024 年 12 月末,我 1 三医联动指医保体制改革、卫生体制改革与药品流通体制改革联动,即医疗、医保、医药改革联动。 新世纪评级版权所有政策评论 2 国已组织开展十轮药品集采和五轮高值耗材集采,共纳入 435 种药品,以及冠脉支架、人工关节、骨科脊柱类、人工晶体和骨科运动医学类高值耗材。此外,地方在参与国家组织集采的同时,也开展不同形式的省级和省际联盟集采,进一步扩大了药品的采购品种和区域范围。通过集中采购方式,集采挤压了药品价格中的虚高成分,中标药品价格有效下降。全国十轮药品集采中标药品平均降幅为47.0%~74.5%,除第六批胰岛素专项采购最高降幅为 74%外,其余批次最高降幅均超过 90%。 表 1. 历次全国性药品集采情况 批次 招标品种/中标品种 平均降幅 最高降幅 采购周期 集采范围 开标时间 执行时间 第一批 4+7 试点 31 个/25 个 52% 96% 1 年 11 个试点城市 2018.12 2019.3 4+7 扩围 25 个/25 个 59% 78% 1-2 年 25 个扩围省份 2019.9 2019.12 第二批 33 个/32 个 53% 93% 1-3 年 全国 2020.1 2020.4 第三批 56 个/55 个 53% 99% 1-3 年 全国 2020.8 2020.11 第四批 45 个/45 个 52% 93% 1-3 年 全国 2021.2 2021.4 第五批 62 个/61 个 56% 99% 1-3 年 全国 2021.6 2021.10 第六批 16 个/16 个 47% 74% 2 年 全国 2021.11 2022.5 第七批 61 个/60 个 48% 94% 1-3 年 全国 2022.7 2022.11 第八批 41 个/39 个 56% 95% 2-5 年 全国 2023.3 2023.7 第九批 44 个/41 个 58% 93% 4 年 全国 2023.11 2024.3 第十批 62 个/62 个 74.5% 96% 3 年 全国 2024.12 2025.4 资料来源:上海阳光采购平台,新世纪评级整理。 药品集采压缩了化学仿制药利润空间,净化了存量市场,倒逼企业加大创新药研发,化学制药市场产品结构产生深刻变化。根据中国医药工业信息中心发布的《中国仿制药发展报告(2023 版)》,2018 年至 2023 年我国化学仿制药市场规模由 9,341 亿元收缩至 8,923 亿元,下降 4.47%,在整体药品市场规模中的占比由 2018 年的 79%下降至 2023 年的 73%,在化学药市场中的规模占比由 60%下降至 51%。与此同时,2018 年以来我国医药创新的步伐加快,上市的创新药数量快速增加。2018~2023 年,我国 1 类创新药上市数量稳步上升,从 9 个品种增长至 35 个。医保基金对创新药的支付显著增长,从 2019 年的 59.49 亿元上升至2023 年近 900 亿元。此外,于 2025 年国家医保局召开的“保障人民健康 赋能经济发展”新闻发布会中,国家医保局医药价格和招标采购司披露,2018 年以来国家组织药品带量采购累计节省医保基金 4,400 亿元左右,其中用于谈判药使用超3,600 亿元;通过集采省下来的资金 80%用于创新药,集采政策很好发挥了减负担、腾空间、促改革的动能转换作用。 单位:个 新世纪评级版权所有政策评论 3 注:根据米内网数据整理绘制。 图 1. 2018-2023 年我国 1 类创新药上市数量 单位:亿元,% 注:根据中国医药工业信息中心数据整理绘制。 图 2. 2018-2023 年我国化学仿制药市场规模及增速 单位:% 注:根据中国医药工业信息中心数据整理绘制。 图 3. 2018-2023 年我国化学仿制药在整体药品市场规模中的占比情况 中药集采方面,自 2021 年 9 月湖北省医疗保障局发布中成药省际联盟集中带量采购公告(第 1 号)以来,全国中药集采已进行了多次,集采的范围和品种不断扩大。与化学制药相比,中药集采降价幅度虽较为温和,但近年来幅度逐步扩大,行业内微观主体经营业绩受到一定影响;为支持中药创新,集采中中成药9913351935-100.00%-50.00%0.00%50.00%100.00%150.00%200.00%05101520253035402018年2019年2020年2021年2022年2023年-15.00%-10.00%-5.00%0.00%5.00%10.00%75008000850090009500100002018年2019年2020年2021年2022年2023年化学仿制药市场规模(亿元)增速(右
药品集采政策对医药行业信用格局影响,点击即可下载。报告格式为PDF,大小1.6M,页数10页,欢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