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国产算力之风,成长属性逐步凸显
电子 2025 年 3 月 20 日 南亚新材(688519.SH) 乘国产算力之风,成长属性逐步凸显 请通过合法途径获取本公司研究报告,如经由未经许可的渠道获得研究报告,请慎重使用并注意阅读研究报告尾页的声明内容。 公司报告 公司首次覆盖报告 推荐(首次) 股价:35.55 元 主要数据 行业 电子 公司网址 www.ccl-china.com 大股东/持股 上海南亚科技集团有限公司/52.32% 实际控制人 包秀银,包秀春,郑广乐,黄剑克,包爱芳,包秀良,周巨芬,包爱兰,高海 总股本(百万股) 238 流通 A 股(百万股) 232 流通 B/H 股(百万股) 总市值(亿元) 85 流通 A 股市值(亿元) 83 每股净资产(元) 10.23 资产负债率(%) 47.7 行情走势图 证券分析师 徐勇 投资咨询资格编号 S1060519090004 XUYONG318@pingan.com.cn 郭冠君 投资咨询资格编号 S1060524050003 GUOGUANJUN625@pingan.com.cn 平安观点: 国内领先覆铜板企业,产品矩阵齐全且客户资源优质。南亚新材创立于2000 年,是国内专业从事覆铜板和粘结片等复合材料及其制品设计、研发、制造及服务于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当前公司相关产品广泛应用于消费电子、计算机、通讯数据中心、汽车电子、安防、航空航天和工业控制等终端领域,根据树脂配方体系,公司产品可以划分为普通 FR-4、无铅兼容型 FR-4、无卤无铅兼容型 FR-4 和高频高速及其他覆铜板。在历经20 余年的行业深耕后,当前公司已积累了方正、沪电、深南、奥士康、景旺、胜宏、世运、健鼎等众多优质直接客户,并与华为、浪潮、三星、中兴等一大批知名终端客户保持密切的技术交流与合作。 行业回暖叠加产品结构优化,经营业绩实现扭亏为盈。自 2022 年起,由于终端需求低迷以及行业竞争加剧,导致公司产品价格及销量下降,公司经营业绩承压,2023 年公司营收相较 2022 年同比下降 21%至 29.8 亿元,而归母净利润则由盈转亏。进入到 2024 年,下游需求逐步回暖,且公司在中高端市场开拓顺利,市场份额稳步提升,根据公司 2024 年度业绩快报,预计 2024 年公司实现营收 33.6 亿元,同比+12.7%,归母净利润扭亏转盈,增长至 0.52 亿元。考虑到当前覆铜板行业逐步回暖,叠加公司产品结构持续优化,公司经营业绩有望迎来持续改善。 覆铜板价格有望进入上升周期,助推公司盈利水平持续修复。覆铜板的价格与大宗铜价呈正相关趋势,覆铜板涨价对覆铜板厂商的利润率水平起的积极作用,以 2021 年为例,2021 年 LME 铜价现货均价相较 2020 年提升 51%,而相关覆铜板厂商的 CCL 业务毛利率也同样实现明显增长。继2024 年 LME 铜现货均价相较 2023 年增长 8%后,2025 年 1-2 月 LME铜现货均价同比上涨 9.8%,大宗铜价呈现触底回升态势,另外,根据 PCB资讯消息,2025 年 2 月,建滔积层板发布涨价通知,由于铜、玻璃布等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将对 CEM-1/22F/V0/HB 以及 FR-4 产品各加价 5元每张,我们认为,建滔作为覆铜板行业龙头具有带头引领作用,涨价行为有望延伸至其他覆铜板厂商,另外,当前全球经济情况逐步向好,相关下游需求持续回暖,价格向下传导将变得更加顺畅,基于此背景,公司有望迎来利润率水平的修复提升。 2022A 2023A 2024E 2025E 2026E 营业收入(百万元) 3,778 2,983 3,430 5,981 8,264 YOY(%) -10.2 -21.1 15.0 74.4 38.2 净利润(百万元) 45 -129 53 235 456 YOY(%) -88.8 -388.5 141.3 339.8 94.1 毛利率(%) 8.3 4.2 11.4 13.1 15.1 净利率(%) 1.2 -4.3 1.6 3.9 5.5 ROE(%) 1.7 -5.3 2.2 9.0 16.0 EPS(摊薄/元) 0.19 -0.54 0.22 0.99 1.91 P/E(倍) 188.9 -65.5 158.6 36.1 18.6 P/B(倍) 3.2 3.5 3.4 3.3 3.0 资料来源:同花顺 iFinD,平安证券研究所 证券研究报告 南亚新材·公司首次覆盖报告 请通过合法途径获取本公司研究报告,如经由未经许可的渠道获得研究报告,请慎重使用并注意阅读研究报告尾页的声明内容。 2/ 20 国内互联网厂商相继加大资本开支,AI 算力国产化进程迎来加速。当前字节率先宣布加大资本开支并用于 AI 算力建设,随后阿里在 2025 年 2 月宣布三年 3800 亿的 AI 基建计划,考虑到 Deepseek 平权将进一步加速国内 AI 应用落地,其余互联网厂商等有望相继加码 AI 投入。而随着海外对 AI 芯片的限制加码,AI 算力国产化已迫在眉睫,出于供应链安全及稳定性考量,国产 AI 芯片采购比重将逐步提升,根据 IDC 数据,2022 年中国 AI 加速卡市场中,英伟达市占率达 85%,其次是华为,市占率为 10%,随着国内芯片制造技术的不断进步,未来有望突破缺芯窘境,叠加 AI 算力国产化需求,国产 AI 芯片有望不断放量。落到 CCL 的角度,公司是国内率先在各介质损耗等级高速产品全系列通过华为认证的内资覆铜板企业,产品性能与国际先进水平相当或更为优异,当前已实现国产替代,尤其是在高端高速 CCL 领域,相关产品已通过全球知名终端 AI 服务器认证,实现了从无到有的市场化产品应用,且相关技术已达行业领先水平,并顺利进入小批量交付阶段,同时积极与合作伙伴协作共同开发下一代 AI 服务器板材。展望未来,公司有望凭借出色的产品性能及性价比优势,以及与国内大客户坚定的深度合作关系,在 AI 算力加速国产化背景下实现高端高速 CCL 的放量,助推公司盈利水平不断提升,有望迎来业绩弹性新拐点。 投资建议:当前 AI 算力需求依旧强劲,国内以字节、阿里为代表的国内互联网厂商相继宣布加大在 AI 领域的资本开支,后续其他大厂有望陆续跟进。结合当前海外对华科技打压措施不断,我们认为国内互联网厂商及运营商等在 AI 硬件端的投入会逐步加大对供应链安全的重视和考量,国产 AI 硬件采购比重有望持续增加,公司作为国内覆铜板领先企业,技术底蕴扎实,产品矩阵覆盖全面,有望通过绑定国内大客户实现业绩持续增长,同时,中高端领域的国产替代进程加速以及产品出货放量将进一步增厚公司盈利水平,公司成长属性逐步凸显,2025 年有望成为公司向上发展和业绩增长新拐点,预计公司 2024-2026年 EPS 分别为 0.22 元、0.99 元和 1.91 元,对应 2025 年 3 月 19 日收盘价 PE 分别为 158.6 倍、36.1 倍和 18.6 倍,首次覆盖给予“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1)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公司主要原材料涉及铜、树脂、玻璃布等,受
[平安证券]:乘国产算力之风,成长属性逐步凸显,点击即可下载。报告格式为PDF,大小2.98M,页数20页,欢迎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