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快评】2025年一季度货币政策委员会例会学习理解:央行的关切
证 券 研 究 报 告 证监会审核华创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批文号:证监许可(2009)1210 号 宏观快评 2025 年 03 月 23 日 【宏观快评】 央行的关切——2025 年一季度货币政策委员会例 会学习理解 事 项 2025 年 3 月 18 日,央行召开 2025 年一季度货币政策委员会例会。我们学习此次例会后体会如下。 核心观点。 1、开年以来,货币政策紧平衡主要源自央行对资金空转的担忧。其背后传导链条为:存款利率下行+金融投资回报提升推动居民存款搬家至非银——非银流动性较为充裕——央行担忧金融风险——央行减少向银行资金融出——银行因此减少向非银资金融出——资金利率持续偏高。 2、站在上述链条下,居民存款变化与央行货币政策或形成“跷跷板”效应。即居民存款积累期间,央行货币政策取向能松就松,但当居民存款搬家释放期间,央行对风险担忧加大,货币政策取向或相对紧平衡。 3、汇率和经济基本面当下似乎均以走过预期最悲观的阶段,因此两者并非当下货币政策取向的主导因素。结合央行表述来看,与内部经济运行相比,央行似乎更加担忧外部环境。这意味着外部环境一旦剧烈变化,央行货币政策重点可能顺势调整。此外,汇率当下虽然压力相对较小,但仍是央行重点关切的因素。 央行的关切——从央行视角理解开年银行间利率偏高的原因。 1、当下的背景:开年以来,货币政策维持紧平衡态势,银行间利率(DR007)持续高于政策利率,两者差异近乎历史最高值。 2、思考的框架:我们认为影响货币政策短期取向的包含三组叙事,这三组叙事分别是经济基本面的认知,汇率压力的认知,以及资金空转的认知。 央行对于基本面的认知:重点关注外部环境变化 1、与 2024 年 Q4 例会相比,央行表述变化:央行对于国内经济的表述一字未改,但对于外部环境的担忧似乎有所加深。这一担忧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货币政策的担忧,从开年的“全球进入降息周期”转变为“货币政策调整不确定性上升”;另一方面是对通胀的担忧,从“通胀压力有所缓解”转变为“通胀走势不确定性上升”。 2、对于上述变化的学习体会: ①央行视角下国内经济压力仍存,这意味着近期银行间利率偏紧并非央行对经济取向乐观而导致的,这与 2020 年二季度银行间利率抬升期间,央行表述“当前国内统筹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各类经济指标出现边际改善”或有显著不同。 ②与内部压力相比,央行短期似乎更担忧外部环境的变化。结合政府工作报告来看,外部环境对我国贸易、科技、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全球市场预期的冲击可能是触发政策“择机”的重要因素。当下宏观政策的主基调或仍是应对困难和挑战后的动态调整。 央行对于汇率的认知:短期并非关注焦点 1、与 2024 年 Q4 例会相比,央行表述变化:对比而言,我们认为两次例会对于汇率的表述基本一致,没有变化。 2、对于汇率表述的学习体会:短期由于汇率压力较小,结合数据来看当下汇率并非货币政策紧平衡的主要掣肘。不过如果后续汇率压力再次加大,汇率仍可能成为影响其政策取向的关键变量。 央行对于资金空转的认知:当下的关注焦点 1、与 2024 年 Q4 例会相比,央行表述变化:央行的表述从“充实完善货币政策工具箱,开展国债买卖,关注长期收益率的变化”变更为“从宏观审慎的角 证券分析师:张瑜 电话:010-66500887 邮箱:zhangyu3@hcyjs.com 执业编号:S0360518090001 证券分析师:文若愚 电话:010-66500868 邮箱:wenruoyu@hcyjs.com 执业编号:S0360523060002 相关研究报告 《【华创宏观】如何理解美联储进一步放缓缩表?——3 月 FOMC 会议点评》 2025-03-20 《【华创宏观】两大分化与变数推演——1-2 月经济数据点评》 2025-03-18 《【华创宏观】各方如何落实两会精神?——政策周观察第 21 期》 2025-03-16 《【华创宏观】如何评估货币政策的择机 2.0——2 月金融数据点评》 2025-03-15 《【华创宏观】信息业或将再次引领资本开支——宏观看科技股系列一》 2025-03-14 华创证券研究所 宏观快评 证监会审核华创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批文号:证监许可(2009)1210 号 2 度观察、评估债市运行情况,关注长期收益率的变化”。 2、对于上述表述变化的认知: ①资金空转可能是央行当下较为关注的因素。2024 年非银机构存款新增规模超过了非金融企业的存款规模,这本身就意味着资金脱实向虚较为严重。结合前期报告《居民存款搬家与央行宽松的“跷跷板”》,本轮非银机构存款高增或与居民存款搬家相关。 ②表述更改之下,与货币政策工具的使用相比,防范金融市场风险,可能是短期央行更为关注的因素。“充实完善货币政策工具箱,开展国债买卖,关注长期收益率的变化”的表述更加关注货币政策工具的使用,而长期收益率的变化或是掣肘货币政策工具使用的因素,而“从宏观审慎的角度观察、评估债市运行情况,关注长期收益率的变化”的表述更加聚焦长期收益率的变化,债券市场的大涨和大跌都有可能孕育金融层面的风险。 风险提示: 货币政策超预期 宏观快评 证监会审核华创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批文号:证监许可(2009)1210 号 3 一、央行的关切 开年以来,货币政策维持紧平衡态势,银行间利率(DR007)持续高于政策利率,两者差异近乎历史最高值。货币政策为何偏紧,以及后续如何“择机降准降息”是市场最为关注的因素。我们前期报告《如何评估货币政策的择机 2.0》站在货币的视角,尝试对择机行为做出解释,本篇报告,我们结合央行一季度的货币政策委员会例会,进一步学习思考当下对于货币政策行为的理解。 总体而言,我们认为影响货币政策短期取向的包含三组叙事,这三组叙事分别是经济基本面的认知,汇率压力的认知,以及资金空转的认知。具体来看: (一)央行对基本面的认知:关注外部压力 2024 年四季度,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例会对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的表述为:“当前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加深,通胀压力有所缓解,但世界经济增长动能不强,主要经济体经济表现有所分化,货币政策进入降息周期。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但仍面临国内需求不足、风险隐患仍然较多等困难和挑战。” 2025 年一季度,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例会对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的表述为:“当前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世界经济增长动能不强,主要经济体经济表现有所分化,通胀走势和货币政策调整不确定性上升。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但仍面临国内需求不足、风险隐患较多等困难和挑战。” 对比而言,央行对于国内经济的表述一字未改,但对于外部环境的担忧似乎有所加深。这一担忧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货币政策的担忧,从开年的“全球进入降息周期”转变为“货币政策调整不确定性上升”;另一方面是对通胀的担忧,从“通胀压力有所缓解”转变为“通胀走势不确定性上升” 结合上述央行表述,我们学习体会有以下两点: 首先,央行视角下国内经济压
[华创证券]:【宏观快评】2025年一季度货币政策委员会例会学习理解:央行的关切,点击即可下载。报告格式为PDF,大小1.79M,页数10页,欢迎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