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行业点评报告:1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点评-货币政策延续宽松,着力降低银行负债成本
行业点评报告 证券研究报告·行业点评报告·银行 东吴证券研究所 1 / 4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声明部分 银行行业点评报告 货币政策延续宽松,着力降低银行负债成本——1 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点评 2022 年 05 月 10 日 证券分析师 胡翔 执业证书:S0600516110001 021-60199793 hux@dwzq.com.cn 研究助理 曹志楠 执业证书:S0600121050028 行业走势 相关研究 《地产产业链修复几成?哪些银行受益?》 2022-05-04 《降低银行拨备率将释放多少流动性?》 2022-04-20 《金融数据超预期,更需关注融资需求——3 月金融数据点评》 2022-04-12 增持(维持) [Table_Summary] 2022 年 5 月 9 日,央行发布 2022 年一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总体延续 4 月政治局会议的表述,以下 6 点值得关注: 1)经济形势方面,央行研判存在多重考验。报告提到“新冠肺炎疫情和乌克兰危机导致风险挑战增多,我国经济发展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国内经济活动受阻、房地产销售下行、实体经济融资需求不足等;海外局势不稳定、美联储加息缩表等加大货币政策操作难度。 2)货币政策基调上,延续不搞“大水漫灌”提法,强调“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主动应对,提振信心”。报告将“灵活适度,加大跨周期调节力度”调整为“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稳字当头,主动应对,提振信心,搞好跨周期调节”,延续“坚持不搞‘大水漫灌’”。去年四季度以来货币政策稳增长,政治局会议提出“用好各类货币政策工具”“要抓紧谋划增量政策工具”,货币政策未来有望主动发力,进一步支持经济增长。 3)总量延续宽松,强调结构性工具,关注重点领域、薄弱环节和受疫情影响的行业。报告延续“发挥好货币政策工具的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的表述。总量方面,仍然“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增强信贷总量增长的稳定性”;结构方面,充分利用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做好“加法”,4 月以来,央行先后落地 2000 亿科技创新再贷款、400 亿元普惠养老专项再贷款、增加 1000亿元专项再贷款支持煤炭开发和储备、新设 1000 亿元交通物流领域再贷款等,引导资金流入重点领域、薄弱环节和受疫情影响严重的企业。 4)外部环境方面,密切关注美联储缩表加息,“以我为主”的基础上首提“兼顾内外平衡”。央行研判海外不确定性加剧,海外通胀压力持续走高,美联储 5 月上调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 50 个基点,全球金融市场震荡。央行首次将“兼顾内外平衡”提升到“以我为主”同等重要的位置,表明对美联储加息缩表、中美利差缩窄的担忧上升,4 月 25 日,央行罕见降低外汇存款准备金率,防止股债汇风险传染。 5)通胀方面,央行对通胀担忧提升,关注稳定粮食和能源价格。受输入性通胀影响、地缘冲击等因素影响,粮食、能源等上游商品价格年内明显抬升,报告新增“密切关注物价走势变化,支持粮食、能源生产保供,保持物价总体稳定”。我们认为本轮通胀主因供给端因素,国内收紧货币政策无益于稳物价,因此货币政策稳物价,重在保粮食、能源供应链。 6)利率方面,存贷款利率下降,优化政策利率体系。央行延续“降低企业综合融资成本”表述,新增“优化央行政策利率体系,加强存款利率监管”。存款利率方面,设专栏讨论“建立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我们草根调研多家银行下调定期存款和大额存单利率 10-15 个基点,降低银行负债端成本;贷款利率方面,2022 年 3 月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 4.65%,较 2021 年第四季度下降 10BP,是统计以来的记录低点。 货币政策延续宽松,利好银行业。在资产端,货币政策稳增长的重心未变,宽信用逐步发挥作用,打开银行信贷扩张空间;负债端,政策强调降低银行负债端成本;权益端,鼓励拓宽银行资本补充渠道。关注宁波银行、成都银行、杭州银行、兴业银行、邮储银行。 风险提示:经济下行超预期,政策对冲力度不足 -24%-21%-18%-15%-12%-9%-6%-3%0%3%6%2021/5/102021/9/82022/1/72022/5/8银行沪深300 东吴证券研究所 行业点评报告 2 / 4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声明部分 表1:2022 年第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口径变化 2021 四季度报告 2022 年一季度报告 总基调 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加大跨周期调节力度,发挥好货币政策工具的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注重充分发力、精准发力、靠前发力,既不搞“大水漫灌”,又满足实体经济合理有效融资需求。 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稳字当头,主动应对,提振信心,搞好跨周期调节,坚持不搞“大水漫灌”,发挥好货币政策工具的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落实好稳企业保就业各项金融政策措施,聚焦支持小微企业和受疫情影响的困难行业、脆弱群体。 全球经济形势 受疫情反弹扰动,2021 年下半年以来全球经济复苏放缓,供应链瓶颈仍未根本缓解,海外通胀压力上升,发达经济体劳动力市场出现结构性变化。展望未来,疫情形势、通胀走势、发达经济体宏观政策调整仍有较大不确定性,可能伴生的经济金融风险不容忽视。 受疫情脉冲式反弹、地缘政治冲突加剧、主要发达经济体加快收紧货币政策等影响,第一季度全球经济增长放缓,海外通胀压力持续走高,能源、金属、农产品价格明显上涨,金融市场震荡加剧,全球经济复苏前景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加大 国内经济形势 我国是具有强劲韧性的大型经济体,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有利条件没有变。也要看到,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的三重压力,外部环境更趋严峻和不确定。通胀压力总体可控。 我国发展有诸多战略性有利条件,经济体量大、回旋余地广,具有强大韧性和超大规模市场,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密切关注物价走势变化,支持粮食、能源生产保供,保持物价总体稳定。 流动性管理 灵活开展公开市场操作,引导市场利率围绕央行政策利率合理波动。 用好各类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引导市场利率围绕央行政策利率平稳运行。 信贷 发挥信贷政策的结构引导作用,进一步推进金融支持稳企业保就业。继续实施好两个直达实体经济的货币政策工具,持续支持小微企业发展。实施碳减排支持工具和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助力科学有序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增强信贷总量增长的稳定性,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积极做好“加法”,引导金融机构合理投放贷款,促进金融资源向重点领域、薄弱环节和受疫情影响严重的企业、行业倾斜。 未来政策展望 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加大跨周期调节力度。发挥好货币政策工具的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注重充足发力、精准发力、靠前发力。发挥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改革效能,降低企业综合融资成本。实施好房地产金融审慎管理制度,加大住房租赁金融支持力度,维护住房消费者合法权益,更好满足购房者合理住房需求,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和良性循环。 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稳字当头,主动应对,提振信心,搞好跨周期调节,用好各类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发挥好
[东吴证券]:银行行业点评报告:1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点评-货币政策延续宽松,着力降低银行负债成本,点击即可下载。报告格式为PDF,大小0.72M,页数4页,欢迎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