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行业系列深度报告:机器人,人工智能和智能制造的交汇点

行业及产业 行业研究/行业深度 证券研究报告 机械设备 2023 年 03 月 11 日 机器人:人工智能和智能制造的交汇点 看好 ——机器人行业系列深度报告 证券分析师 王珂 A0230521120002 wangke@swsresearch.com 李蕾 A0230519080008 lilei@swsresearch.com 刘建伟 A0230521100003 liujw@swsresearch.com 研究支持 胡书捷 A0230122070007 husj@swsresearch.com 联系人 胡书捷 (8621)23297818× husj@swsresearch.com 本期投资提示:  机器人:人工智能和智能制造的交汇点,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智能端:微软、谷歌等互联网巨头积极开发人工智能在机器人上的落地应用;制造端:数字技术赋能实体产业,机器人自动化设备为重要方向;政策端:“十四五”期间逐步进入落地应用的密集催化期,23 年初《机器人+》政策提出具体应用场景规划。  工业机器人:行业容量扩容,国产品牌突围。2012-2021 年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快速发展,市场销量 10 年扩增 10 倍,年复合增速 30%,参考政策规划,我们预计 2025 年国内市场规模达千亿。背后驱动力包括:1)短期:顺周期属性,受益于制造业复苏;2)中期:制造业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升级,加速行业需求释放;3)长期:降本增效是机器替人的主旋律,机器人渗透率持续提升。  产业链环节的商业模式、竞争要素和竞争格局不同,建议重点关注细分领域龙头:  1)本体环节:随着工业机器人的下游从汽车制造业延伸至泛工业,国产机器人与外资的差距明显缩小,取得同台竞技的机会。工业机器人的市场竞争激烈,格局分散,下游客户更看重“品牌性”即公司的综合实力,因此行业龙头或细分领域龙头更具优势。  2)零部件:减速机和伺服电机值得关注,其中减速机的技术壁垒高,规模效应突出,先发者在技术迭代、制造成本、客户、产能等方面具有全面优势。伺服电机的下游应用广泛,可延展性强,市场空间大,国产化率较低,国内厂商受益于空间扩张+份额提升。  3)系统集成:市场高度分散,市场空间最大,与细分下游景气度的关联度较高,因此依赖于单一领域的公司或面临较大周期波动,而多元化经营的公司能够穿越周期、持续成长。  人形机器人:人工智能应用落地,打开想象空间。特斯拉大力投入人形机器人开发,2022年 10 月推出 Optimus,据特斯拉称未来 3-5 年有望量产,参考特斯拉电动汽车的历史销量来推测未来特斯拉人形机器人的发展进度,在乐观、中性、悲观假设之下,2030 年特斯拉人形机器人的销量分别为 200 万台、100 万台、20 万台。若人形机器人实现产业化落地,国内产业链最为受益的为零部件企业。  手术机器人:长坡厚雪赛道,国产化元年开启。2020 年全球手术机器人市场规模为 83 亿美元,中国市场规模为 4.3 亿美元,占全球市场的 5.1%,明显低于美国和欧盟市场,增长潜力巨大。近年来政策层面利好逐步释放,22 年以来国内手术机器人接连获批上市,商业化元年有望开启。  行业市场容量不断增加,建议重点关注细分领域的优质龙头企业。1)国内工业机器人龙头及工控自动化龙头——埃斯顿、汇川技术;2)聚焦细分场景,具备差异化优势的成长型公司——凯尔达;3)多元化经营+业绩改善+长期成长的自动化平台型公司——拓斯达; 4)技术壁垒高+竞争格局集中+盈利能力强的零部件龙头——绿的谐波、双环传动;5)人形机器人方向,零部件具有最大弹性——绿的谐波、鸣志电器、江苏雷利。 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波动,制造业投资不及预期风险、政策效果不及预期风险、市场竞争加剧风险、人形机器人技术突破、商业化进程不及预期风险。 请务必仔细阅读正文之后的各项信息披露与声明 行业深度 请务必仔细阅读正文之后的各项信息披露与声明 第 2 页 共 59 页 简单金融 成就梦想 投资案件 结论和投资分析意见 机器人是人工智能和智能制造的交叉点,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随着行业市场容量不断增加,我们建议重点关注细分领域的优质龙头企业。1)国内工业机器人龙头及工控自动化龙头——埃斯顿、汇川技术;2)聚焦细分场景,具备差异化优势的成长型公司——凯尔达;3)多元化经营+业绩改善+长期成长的自动化平台型公司——拓斯达; 4)技术壁垒高+竞争格局集中+盈利能力强的零部件龙头——绿的谐波、双环传动;5)人形机器人方向,零部件具有最大弹性——绿的谐波、鸣志电器、江苏雷利。 原因及逻辑 1)工业机器人受益于多重因素,未来持续保持高速增长。 驱动力:1)短期:顺周期属性,受益于制造业复苏;2)中期:制造业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升级,加速行业需求释放;3)长期:降本增效是机器替人的主旋律,机器人渗透率持续提升。市场规模:参考《“十四五”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的目标,预计 2026 年中国工业机器人出货量约 60.6 万台,市场规模约 1212 亿元。竞争格局:国产化率提升:根据睿工业数据,2017-2021 年中国工业机器人国产化率由 24.2%提升至 32.8%;高端制造装备的自主可控至关重要,国产替代的进程加速。 2)人形机器人:人工智能应用落地,打开想象空间。 产业化进程:特斯拉、微软、谷歌和戴森等全球巨头均大力投入机器人开发,特斯拉 Optimus 已具有诸多技能,据特斯拉称未来 3-5 年有望量产,参考特斯拉电动汽车发展进程,在乐观、中性、悲观假设之下,2030 年特斯拉人形机器人的销量分别为 200万台、100 万台、20 万台。国内受益方向:若人形机器人实现产业化落地,国内产业链最为受益的为零部件企业,尤其是谐波减速器、滚柱丝杠、伺服电机和空心杯电机。 3)手术机器人:长坡厚雪赛道,国产化元年开启。 市场空间:预计 2026 年全球市场规模为 336 亿美元,21-26 年复合增速 26.2%;国内市场规模 38.4 亿美元,21-26 年复合增速 44.3%。驱动力:国家和地方对手术机器人发展的政策支持;国产手术机器人技术进步;国产手术机器人陆续获批上市。 有别于大众的认识 由于工业机器人的市场壁垒较高,市场对我国工业机器人能否顺利实现国产替代存在担忧。我们分析认为,首先,经过十余年的持续研发突破,我国的工业机器人配套产业链已相对成熟,大部分零部件已实现国产替代;其次,机器人本体的性能不断提升,产品矩阵不断扩展,头部国内机器人企业的出货量已进入前十名,本体的国产替代进程正在持续加速中;最后是市场端,我国是工业机器人最大的应用市场,随着机器替人、产业升级的趋势,行业规模将持续扩张,肥沃的市场土壤有望培育出本土机器人公司。 市场对人形机器人未来的市场需求和商业化落地存在怀疑。我们认为,人形机器人具有巨大的应用价值,未来社会进入人口老龄化阶段,制造业、服务业、居家陪伴、医疗康养等场景均存在巨大的人员缺口;特斯拉具有全球领先的人工智能和硬件研发能力,有望引领人形机器人的产业

立即下载
传统制造
2023-03-22
申万宏源
59页
3.43M
收藏
分享

[申万宏源]:机器人行业系列深度报告:机器人,人工智能和智能制造的交汇点,点击即可下载。报告格式为PDF,大小3.43M,页数59页,欢迎下载。

本报告共59页,只提供前10页预览,清晰完整版报告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立即下载
本报告共59页,只提供前10页预览,清晰完整版报告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立即下载
水滴研报所有报告均是客户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商用。
相关图表
信贷存量 图表62: 当月新增社会融资规模
传统制造
2023-03-22
来源:造纸行业专题研究:消费回暖解内忧,海外风险添外患
查看原文
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 图表60: 政府综合收支
传统制造
2023-03-22
来源:造纸行业专题研究:消费回暖解内忧,海外风险添外患
查看原文
公共财政收支 图表58: 政府性基金收支
传统制造
2023-03-22
来源:造纸行业专题研究:消费回暖解内忧,海外风险添外患
查看原文
对外贸易 图表56: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传统制造
2023-03-22
来源:造纸行业专题研究:消费回暖解内忧,海外风险添外患
查看原文
PPI 图表54: 工业企业利润
传统制造
2023-03-22
来源:造纸行业专题研究:消费回暖解内忧,海外风险添外患
查看原文
CPI 图表52: 核心 CPI
传统制造
2023-03-22
来源:造纸行业专题研究:消费回暖解内忧,海外风险添外患
查看原文
回顶部
报告群
公众号
小程序
在线客服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