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股研究专题:2023上半年次新回顾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声明及其项下所有内容证券研究报告 | 2023年07月14日新股研究专题2023 上半年次新回顾核心观点新股研究·新股研究专题证券分析师:黄盈证券分析师:姜明021-60893313021-60933128huangying4@guosen.com.cnjiangming2@guosen.com.cnS0980521010003S0980521010004市场走势资料来源:Wind、国信证券经济研究所整理相关研究报告上半年上市情况回顾。截止 6 月 30 日,上半年已完成上市的新股数量达到171 只,新股募资累计达到 2074 亿元。其中科创板新股上市 41 家(24%)、创业板 52 家(31%)、上交所主板 21 家(12%)、深交所主板 17 家(10%)、北交所 40 家(23%)。融资额方面,科创板上半年融资 877 亿元(42%)、创业板 648 亿(31%)、上交所主板 277 亿(13%)、深交所主板 214 亿(10%)、北交所虽然上市公司数量较多,但融资金额仅有 76 亿(4%)。发行行为:溢价发行情况增多。我们统计了 2020 年以来,每个季度:新股发行估值与当时行业估值的差额,并计算其平均值,从 4Q21 开始,新股的平均发行价显著高于行业,该趋势在 2022-2023 年延续,平均溢价在 4Q22达到峰值,1Q23 开始有所回落。1H23,84%的公司在发行的时候,其发行价PE-TTM 都高于行业平均。首日:1H2023 打新收益率回升。1Q2023、2Q2023,打新的首日收益率均值在34%、35%,环比 4Q22 分别提升 6 个 pct、7 个 pct。上市后:估值消化,破发比例有所下降。剔除北交所新股后,1H22-1H23,每个半年内上市且在当个半年破发的新股比例分别为56%、58%与50%,1H2023表现最好。且沪深新股表现也显著优于北交所。分版块复盘:科创板行业属性更为集中,创业板相对均衡。1H2023,上半年科创板上市 36 家公司,42%属于电子行业,14%属于机械行业,11%属于军工。科创板对半导体行业的融资倾斜力度比前两年加剧。2021/2022 年科创板电子版块新股占比分别为 18%/35%。1H2023,创业板上市 46 家公司,相对来说更为均衡,上市次新最多的板块是机械占比 20%,其次是电力设备 15%,再次为医药/汽车,均占比 10%。重点行业收益率。考虑打新投资者的收益率。表现最佳的板块依次是计算机(73.6%,均值)、电子(52.0%,均值)与军工(39.5%,均值)。上市后收益率电子板块表现最优。风险提示:1、疫情反复;2、竞争恶化;3、品牌形象受损;4、系统性风险。近期重点新股:芯动联科、中科飞测、晶升股份、华曙高科、茂莱光学芯动联科:公司为高性能硅基 MEMS 惯性传感器芯片 Fabless 厂。依托北方微电子研究院,是目前少数可实现高性能 MEMS 陀螺仪稳定量产的企业,填补国内空白。核心产品为高性能 MEMS 陀螺仪于加速度计,主要用于高端工业、无人系统、高可靠领域。技术涵盖芯片设计、工艺方案开发、封测等主要环节。公司直接客户以民企为主,最终客户以各大科研院所和央企集团为主。2019-2022 年实现总收入 0.8/1.09/1.66/2.27亿元,复合增速 41.6%;实现归母净利润 0.38/0.52/0.83/1.17 亿元,复合增速 45.4%。核心产品售价较高,毛利率超 85%;净利率超 50%且逐年增长。23Q1 已获订单超 5000 万元,在手订单超 6800 万元同比增长约50%。可比公司情况:高性能 MEMS 惯性传感器大规模商业化应用时间较短,在国内 A 股上市公司中目前暂无完全可比的公司。中科飞测:公司是国内领先的高端半导体质量控制设备公司,专注检测和量测两大类集成电路专用设备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已应用于国内 28nm 及以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声明及其项下所有内容证券研究报告上制程的集成电路制造产线。公司产品已经广泛应用于中芯国际、长江存储、士兰集科、长电科技、华天科技、通富微电等。检测和量测环节贯穿制造全过程,是保证芯片生产良品率非常关键的环节。2019~-2022 分别实现收入0.56/2.38/3.61/5.09 亿元,19-22 年收入增长接近 10 倍;实现归母净利润-0.98/0.40/0.53/0.12 亿元。国内半导体检测与量测设备空间 21 亿美元,20 年国产化率仅为 2%。公司已有与正研发的市场空间超过半导体检测量测空间的一半,对应国内 10 亿美金以上空间。目前境内无与中科飞测直接竞争的 A 股上市公司,国产竞对包括精测电子子公司、中微公司子公司。晶升股份:公司是半导体专用设备供应商,主要专注晶体生长设备,向半导体材料厂商及其他材料客户提供半导体级单晶硅炉、碳化硅单晶炉和蓝宝石单晶炉等定制化的晶体生长设备。20-22 年分别实现收入 1.2/1.9/2.2 亿元。公司归母净利率 20-21 年均在 20%以上。公司半导体单晶硅炉的主要客户包括上海新昇、金瑞泓、神工股份,碳化硅单晶炉包括三安光电、东尼电子、浙江晶越,覆盖了国内头部硅片与碳化硅衬底厂商。半导体硅片晶体生长设备市场预计到 2025 年 12 英寸产品市场空间约为 33.28 亿元-87.04 亿元,国产替代率在 30%左右,公司 12 英寸半导体级单晶硅炉的市场占有率约为9.01%-15.63%。碳化硅方面未来 2-5 年,预计国内碳化硅衬底产能扩产迅速,未来一段时间国内碳化硅单晶炉市场空间约为 43.20 亿元-105.60 亿元。公司及北方华创为国内技术领先的碳化硅单晶炉主流厂商,预期北方华创市占率超过 50%,公司市占率在 27-29%。可比公司:目前国内与晶升股份直接竞争的半导体设备厂商为北方华创。华曙高科:公司是全球极少数、国内唯一同时具备 3D 打印设备、材料及软件自主研发与生产能力的增材制造企业。主要产品金属、高分子材料3D 打印设备与高分子材料粉末均为公司自研。与惠普、EOS、3D Systems、铂力特相比,公司的金属 3D 打印设备的技术难度和制造效率领先;高分子 3D 打印设备各项关键技术指标均居首位,成形效率国际领先;3D打印高分子粉末材料的粉末熔点、拉伸强度、拉伸模量等关键性能指标国际先进,断裂伸长率国际领先。公司销售规模位居全球前列,在客户处装机量超 700 台。增材材料方面,公司打破赢创工艺尼龙 12 粉末垄断,实现从原材料端的全国产化。可比公司情况:考虑到不同市场对同类业务公司的估值不同,选择铂力特与冷喷涂增材制造与服务的超卓航科为可比公司。后者业务与公司区别较大。风险提示:增材制造装备关键核心器件依赖进口、新兴行业或领域产业化应用风险、技术路线替代风险、核心技术泄密和技术人才流失风险;贸易摩擦风险;毛利率下降风险、应收账款回款风险。茂莱光学:公司专注精密光学产品相关业务,技术处于行业较高水平,部分工艺可实现前沿的纳米级精度。产品用于生命科学、半导体、AR/VR 检测、生物识别、航空航天、无人驾驶等领域。公司 22 年营收预期中值 4.47 亿,同比增
[国信证券]:新股研究专题:2023上半年次新回顾,点击即可下载。报告格式为PDF,大小1.98M,页数19页,欢迎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