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全国财政预算报告的背后:着眼长远,兼顾当下
证券研究报告 | 宏观深度报告 | 中国宏观 http://www.stocke.com.cn 1/7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部分 宏观深度报告 报告日期:2024 年 03 月 08 日 着眼长远,兼顾当下 ——2024 年全国财政预算报告的背后 核心观点 2024 年财政预算报告基调:着眼长远、兼顾当下;赤字率与实际赤字、预算规模和增量、超长期国债、大规模转移支付、结构性减税降费等均有体现,财政政策落地重点关注两大领域,1、结构性财政政策促进新质生产力发挥作用,着眼长远;2、财政货币协同配合落实“三大工程”,促进传统生产力兼顾当下。 ❑ 2024 财政政策基调:兼顾短期与长期目标 兼顾短期与长期目标。当前我国面临内外部多重挑战,全球经济增长动能不足,地区热点问题频发,外部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我国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的基础还不稳固,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社会预期偏弱,风险隐患仍然较多,为此,党中央决定,2024 年要强化宏观政策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积极的财政政策要适度加力、提质增效。3 月 6 日财政预算报告出炉,透视各项财政预算我们认为,2024 年财政政策统筹短期和长期目标,着眼长远,兼顾当下: 赤字率低,实际赤字高。2024 年设置 3%赤字率体现对财政持续性、主权债务风险的关注,着眼长远,考虑 2023 年万亿国债的实际使用和 2024 年调入及结转结余资金达到 20940 亿元,实际赤字(预算赤字+调入及结转结余资金)超过 6 万亿元(不包含超长期特别国债),兼顾当下。 广义财政边际提升较大。2024 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 285490 亿元、政府性基金支出 120193.92 亿元,合计超过 40.5 万亿元,与 2021 年以来预算相比较为接近;但考虑 2023 年两本账分别为 274573.81 和 101338.59 亿元,可以看到 2024 年广义财政边际增加近 3 万亿元,体现了财政政策加大支出强度兼顾当下的态度。 超长期特别国债立足当下、布局长远。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我国拟从今年开始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首先发行 1 万亿元专项用于“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为经济平稳发展提供强大的宏观调控政策供给。我们在此前多篇报告中提示,百年未有之复杂局面下,结合大国博弈和我国经济结构转型的现实条件,在地方政府去杠杆和化解债务风险的背景下,中央加杠杆配合中央重大项目落地是重要的政策工具,超长期特别国债能够对短期维稳带来重要作用,同时持续多年的发行也将对我国产业结构转型和应对外部风险提供保障。 保持大规模转移支付。为应对短期问题,中央部门带头过紧日子,2020 年—2022 年中央部门支出连续负增长,2023 年也只略增了 0.8%,把节约下来的钱用于支持地方保障民生、促进发展,提升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规模,2024 年达到10.2 万亿元,与 2023 年较为接近,若剔除支持基层落实减税降费和重点民生等专项转移支付、灾后恢复重建和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补助资金等一次性因素后,同口径增长 4.1%。大规模转移支付一方面可以有效补充地方财力,另一方面有助于弥合我国区域发展的不均衡问题。 结构性减税降费,重点支持科技创新和制造业发展。我国减税降费政策主要有制度性、普惠性和结构性三类,2020 年至 2023 年普惠性及制度性降费积极推进呵护经济,2024 年政府工作报告及财政预算报告明确要求继续实施结构性减税降费政策。在落实好 2023 年延续和优化的税费优惠政策基础上,今年将有针对性地研究出台结构性减税降费政策,重点支持科技创新和制造业发展,更好服务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我们认为,2020 年至 2023 年普惠性及制度性减税降费为主,延续和优化前期税费优惠政策有助于兼顾当下,结构性减税降费则意味着财政政策对中长期产业结构转型的积极支持,布局长远。 ❑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实际赤字高,收入稳步升 分析师:李超 执业证书号:S1230520030002 lichao1@stocke.com.cn 分析师:张浩 执业证书号:S1230521050001 zhanghao1@stocke.com.cn 相关报告 1 《政府工作报告解读:新质生产力扬帆起航》 2024.03.05 2 《2024 年 1-2 月宏观预测:开门红确定性较强,关注政策协同加力》 2024.03.04 3 《2 月 PMI:春节影响显著,节后有望回升 》 2024.03.01 宏观深度报告 http://www.stocke.com.cn 2/7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部分 赤字率 3.0%,实际赤字较高。统筹发展和安全,考虑财政持续性和保持政策稳定性与连续性,2024 年财政赤字率为 3.0%,对应的赤字规模为 40600 亿元,比2023 年年初预算增加 1800 亿元。赤字率较 2023 年底提升赤字率后的 3.8%有所下降,但事实上实际赤字更高,一方面 2023 年底发行的万亿国债,大部分实际使用是在 2024 年,2 月 19 日财政部公布增发国债项目实施工作机制确定的第三批项目已经落实,至此,增发 2023 年国债资金 1 万亿元已全部分配完毕。另一方面 2024 年调入及结转结余资金达到 20940 亿元,实际赤字是预算赤字与调入及结转结余资金之和。 从实际赤字角度来看,我们认为 3.0%赤字率目标背后的实际赤字较高,超过了 6万亿元,体现了财政要适度加力、提质增效的目标。其中,2024 年调入及结转结余资金达到 20940 亿元主要由“中央预算稳定调节基金调入 2482 亿元,中央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调入 750 亿元、上年结转资金 5000 亿元和地方财政调入资金及使用结转结余 12708 亿元”四方面构成。 经济修复、征管加强,财政收入稳步提升。根据 2024 年财政预算报告,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223950 亿元,增长 3.3%,其中,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102425亿元,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本级收入 121525 亿元;加上调入资金及使用结转结余20940 亿元,全国 2024 年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收入总量为 244890 亿元。从财政收入看,宏观调控政策效应持续释放,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为财政收入增长奠定了基础。其次,以金税四期为代表的税收征管力度加强,有助于促进税收回升。此外,2024 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幅较 2023 年下降,与减税降费政策也有关系,2022 年制造业中小微企业缓税入库一次性垫高 2023 年基数,将相应下拉2024 年财政收入增幅;2023 年年中出台的一些减税降费政策对 2024 年产生翘尾减收,继续实施结构性减税降费政策也将减少财政收入规模。 转移支付规模较高,核心聚焦薄弱领域。为推动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支持区域协调发展,兜牢基层“三保”底线,2024 年一般公共预算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规模达到 102037 亿元,剔除支持基层落实减税降费和重点民生等专项转移支付、灾后恢复重建和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补助资金等一次性因素后,同口径增长 4.1%。我们认为保持较大的转移支付规模,一方面有助
[浙商证券]:2024年全国财政预算报告的背后:着眼长远,兼顾当下,点击即可下载。报告格式为PDF,大小0.82M,页数7页,欢迎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