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系列报告之三:大学生就业,不是难,是期望过高
敬请参阅最后一页特别声明 -1- 证券研究报告 2019 年 7 月 26 日 宏观经济 大学生就业:不是难,是期望过高 ——就业系列报告之三 宏观深度 要点 上半年经济增速稳中回落,但就业形势依然平稳,印证了我们年初认为今年就业压力并不大的判断。市场越来越意识到这一点,但仍然比较担心结构性就业问题,尤其是大学生就业问题。今年高校毕业生可能逾 830万人,再创新高。经济增速仍面临下行压力,那么,大学生就业到底难不难?与别国相比,我国大学生就业情形有何不同? 我们的研究表明大学生就业,其实没那么难。2018 年全国大学生毕业半年后的失业率为 8.5%,较 2017 年的 8.1%有所上升。而未就业人群中除了还在找工作的,准备考研和出国读研的占据了相当比例,分别为 37%和7%。经验显示这部分未就业的大学生绝大部分最终仍然可以找到工作。比如,2015 届本科毕业后半年后未就业人群来说,逾 70%的人三年后正在受雇工作。对于研究生来说,2018 年就业趋势有所好转。2019 年的情况是,截至 3 月,没有获得 offer 的应届毕业生占比为 24.2%,低于 2018 年的25.6%,不过获得多于 5 个 offer 的占比下降。 但各个专业不同,金融类专业毕业生就可能承压。跟 2017 年相比,2018年全国应届本科生就业率下降幅度较大的是经济学、艺术学和文学。与 2016年相比,2018 年本科生在金融业中的就业占比从 10%下降到了 8%,教育专业就业占比上升了一个多百分点。本科各学科毕业生的工作与专业相关度为 71%,但农学、经济学和历史学等匹配程度最低。 新一线城市吸引力上升,民营企业就业比例上升。从 2016 年到 2018年,应届本科生在一线城市的就业占比从 24%下降到了 21%,在新一线城市的就业占比从 23%上升到了 26%。而且从本科毕业三年后情况看,离开一线城市的比例逐年升高,离开新一线城市的比例则逐年下降。本科生就业中民营企业占比上升,国有企业占比下降。 大学生就业似乎存在期望值过高的倾向。2019 年应届毕业生愿意去三线城市的占比只有 5%,但实际签约率达 15%;想去民营企业的比例只有21%,但实际签约率达 47%;期望在热门行业中就职的比较多,比如 IT 占比 21%,也期望获得较高收入,比如期望月工资在 6000 元以上的占比 52%,但实际的签约月薪在 6000 元以上的占比不足 30%,与期望值相差较大。应届毕业生的离职率也居高不下,2018 届毕业生截至 2019 年 3 月底的离职率达到了 24.6%。大学生的工资溢价仍然存在,且有扩大的趋势。2018年本科生起薪(5135 元/月)比高职生起薪(4112 元/月)高 25%,较 2017年的 24%有所扩大。 与国外大学生就业的情况相比,中国并没有太大差异。2018 年美国当年毕业大学生的失业率为 12.9%,高于中国的 9%。美国大学生失业率在整体人群中较低,在衰退时期普遍有所上升。大学学历相对于高中仍有较高溢价。欧盟年轻人中大学及以上教育的人群就业率更高。面临严重人口老龄化的日本大学生就职内定率较高。大学生毕业集中进入劳动力市场使得失业率有明显季节性,中国也有类似情况。 分析师 张文朗 (执业证书编号:S0930516100002) 021-52523808 zhangwenlang@ebscn.com 联系人 郑宇驰 021-52523807 zhengyc@ebscn.com 21754911/36139/20190727 10:232019-07-26 宏观经济 敬请参阅最后一页特别声明 -2- 证券研究报告 我们在 2019 年 2 月 22 日深度报告《抽丝剥茧,就业压力并不大》中指出,我国劳动市场正经历一场“大变局”。一方面是劳动力供给不断减少,15-59 岁人口从 2012 年开始已经进入了下降通道,2019、2020 年将分别下降 180 万、300 万左右。另一方面,服务业快速崛起,变成了吸收劳动力的“大户”。2017、2018 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分别为 1351 万、1361 万。今年上半年经济增速稳中回落,二季度 GDP 同比降至 6.2%,但就业形势总体依然平稳,印证了我们年初的判断。 总体就业形势比较稳定,但市场比较担心结构性就业问题,尤其是大学毕业生就业。2019 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预计 834 万人,再创新高。未来经济增速可能继续下行,大学生就业到底难不难?与欧美相比,我国大学生就业情形有何不同呢? 总体上没那么难 普通高校毕业生的人数不断上升,2017、2018 年分别为 736 万、753万,而且根据招生人数推断,未来仍将逐年上升(图 1)。从高等教育阶段毕业生的类型上来看,本科生占多数,2017 年为 384 万,专科(高职)毕业生为 351 万,硕士、博士分别为 52 万、6 万(图 2)。 图 1:普通高校毕业数和招生数 图 2:2017 年高中阶段和高等教育毕业生数 资料来源:Wind 资料来源:Wind 总体就业情况仍然比较稳定 大学生就业状况总体稳定,无工作占比只是略有上升。根据麦可思研究院历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1》,从大学生(包括本科和高职)毕业半年后的去向上来看,受雇全职工作的占比趋势性下降,2018 年为 76.1%(2017年为 77.1%),一个原因是大学生升学的占比趋势性提升(2018 年为 11.5%,2017 年为 10.8%)。无工作的占比只是略有上升,2018 年为 7.5%(2017年为 7.2%)(图 3)。注意无工作跟失业不同, 失业率不包含无工作但不在 1麦可思研究院《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中的 2018 届大学生毕业半年后培养质量的跟踪评价,于 2019 年 3 月初完成,全国本科生样本为 15.2 万。覆盖了 1031 个专业,其中本科专业为 378 个;覆盖了全国 30 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覆盖了大学毕业生能够从事的 603个职业,其中本科毕业生从事的职业 576 个;覆盖了大学毕业生就业的 327 个行业。对于样本中与实际比例的明显差异可能带来的统计误差,其采用权数加以修正(即对回收的全国总样本,基于学历、地区、院校类型、专业的实际分布比例进行再抽样)。 020040060080019981999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09201020112012201320142015201620172018毕业数 招生数 万人 0200400600800中等职业教育 高中 专科 本科 硕士 博士 高中阶段 高等教育 万人 21754911/36139/20190727 10:232019-07-26 宏观经济 敬请参阅最后一页特别声明 -3- 证券研究报告 找工作的人,计算失业率也不考虑考研、当兵的人。这种就业比例下降、升学比例提升的趋势在对于“双一流”学校来
[光大证券]:就业系列报告之三:大学生就业,不是难,是期望过高,点击即可下载。报告格式为PDF,大小1.35M,页数16页,欢迎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