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和创新”系列之五:中国研发支出的前世今生与未来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法律声明 [Table_MainInfo] 宏观研究 证券研究报告 宏观专题报告 2019 年 09 月 19 日 相关研究 [Table_ReportInfo] 《债务周期:从举债过度到去杠杆减税——海通宏观研究框架之三》2019.09.11 《猪价创新高,通胀何处去?——物价观察系列之四》2019.09.09 《供给侧改革的下半场——上半年地方经济全景观察》2019.09.03 [Table_AuthorInfo] 分析师:姜超 Tel:(021)23212042 Email:jc9001@htsec.com 证书:S0850513010002 分析师:于博 Tel:(021)23219820 Email:yb9744@htsec.com 证书:S0850516080005 联系人:陈兴 Tel:(021)23154504 Email:cx12025@htsec.com 联系人:应镓娴 Tel:(021)23219394 Email:yjx12725@htsec.com 中国研发支出的前世今生与未来 ——“消费和创新”系列之五 [Table_Summary] 投资要点: 当前,我国经济正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增长动能正逐渐从劳动力和资本向创新切换。而创新离不开研发。本篇专题中,我们将对中国研发支出的现状、趋势、重心,以及未来潜力作详细分析。 研发规模几何?支出持续高增,目前颇具规模。我国研发支出规模在 85 年突破 100 亿元大关,并在此后进入高速增长阶段。过去几年增速有所回落,但依然稳定在 10%以上。而 18 年中国研发支出规模已接近 2 万亿元,其中制造业占主导地位,研发支出占比超过 60%。强度稳定上升,未来有待发力。过去 20 年间,我国研发投入强度(研发支出/GDP)也逐年提升,从 95 年的不到 0.6%上升至 18 年的 2.2%。“十三五”规划提出,研发投入强度到 2020年要达到 2.5%,实现这一目标并不容易,未来两年中国研发投入仍有待发力。 支出如何分配?我们可以从地区、主体、类型三个视角进行观察。东部中部高增,东北陷入停滞。分地区看,过去近 20 年间,东部和中部地区研发支出规模增长较快,复合增长率均在 20%以上,而东北地区支出规模在 13 年达到高点后就几乎陷入停滞。研发强度方面,“一纵一横”(东部沿海经济带和长江经济带)省份表现占优。企业占比大头,高校仍待发力。分主体看,企业部门支出占大头,且其占比持续增长,挤压政府属研究机构份额。18 年企业部门占比达 77.4%。近两年高校研发开始发力,支出增速明显高于企业和政府。偏重盈利导向,基础研究偏低。分类型看,由于企业研发支出占据绝对主导,而企业出于利润最大化的考虑,在研发投向上更加侧重于应用型研究,这就导致基础研究领域研发投入严重不足,占比长期稳定在 5%左右。此外,14 年以来,基础研究增速持续高于试验发展,占比逐年提升。 谁是研发主力?接下来我们通过统计局数据、欧盟数据、上市公司数据来对研发支出的行业结构进行分析。规上工业:电子设备领跑,装备制造主导。17 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支出 1.2 万亿,其中制造业 1.16 万亿,占绝对主导。制造业研发支出中,电子设备、电气机械、汽车位列三甲,占比接近40%。研发强度(研发支出/主营收入)上,运输设备(2.53%)、仪器仪表(2.11%)、医药(1.97%)表现突出,装备制造行业平均研发强度高达 1.7%。欧盟榜单:马太效应显著,TMT 医药主导。从欧盟全球前 2500 家研发投入企业排行榜看,我国企业研发的马太效应较为显著。上榜企业中,技术硬件和设备、软件及计算机服务、建筑及材料三大行业研发支出占比过半,而 TMT和医药行业的研发强度遥遥领先。相比之下,银行、石油、建筑建材等行业虽然平均研发支出规模较大,但强度普遍偏低。上市公司:装备制造主导,周期大而不强。上市公司数据呈现出类似特征:装备制造行业不仅研发支出规模较大,强度也普遍较高;研发强度方面,电子依旧领跑,消费、周期、金融普遍偏低。二级行业中,计算机、半导体、IT、通信设备研发强度领跑。 未来潜力多大?潜力主要表现在三个层面:总量层面、结构层面、行业层面。位居国际中流,仍有提升空间。从总量上看,当前我国研发投入强度在全球仅居于中游,与美、日相比仍有不小的差距,仅相当于 50、60 年代的美国,80 年代初的日本,距离美、日两国的稳态水平尚有较大空间。重视基础研究,改善高校经费。从结构上来看,当前我国(基础、应用)研究占比明显偏低,试验发展占比过高。17 年基础研究投入占比仅 5.5%,美、日分别高达 17%、14%,而我国在应用研究上的投入也同样落后于发达国家。此外,由于政府机构主导的研发活动挤占了部分资源,这导致高校研发活力不足,研发支出比重比美、日低 5 个百分点以上。未来基础研究、高校研究提升空间仍大。制造业空间大,医药电子追赶。17 年我国制造业研发强度 1.14%,而美、日均超过 4%。即便是在医药、电子和装备制造三大高研发行业中,我国企业的研发投入强度也普遍低于美国和日本 3 个百分点以上,特别是医药和电子行业,作为研发排头兵,更需加快追赶速度,缩短和美、日同行之间的差距。 22557294/36139/20190919 09:56 宏观研究—宏观专题报告 2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法律声明 目录 1. 研发规模几何? ......................................................................................................... 5 1.1 研发支出:持续高速增长,目前颇具规模 ....................................................... 5 1.2 研发强度:逐年稳定上升,未来有待发力 ....................................................... 6 2. 支出如何分配? ......................................................................................................... 6 2.1 地区视角:东部中部高增,东北陷入停滞 ....................................................... 6 2.2 主体视角:企业占比大头,高校仍待发力 ....................................................... 7 2.3 类型视角:偏重盈利导向,基础研究偏低 ................................................
[海通证券]:“消费和创新”系列之五:中国研发支出的前世今生与未来,点击即可下载。报告格式为PDF,大小1.06M,页数19页,欢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