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区域研究(下)
中诚信国际行业研究 2024 年 12 月 中诚信国际 基础设施投融资行业 行业研究 联络人 作者 政府公共评级部 刘 凯 021-60330988 kliu02@ccxi.com.cn 其他联络人 魏 芸 021-60330988 ywei@ccxi.com.cn www.ccxi.com.cn 目录 摘要 1 福建省各地级市概况 2 福建省各地级市经济实力 3 福建省各地级市财政实力 9 福建省各地级市债务情况 12 结论 14 结论14福建省区域研究(下)摘要 福建省各地级市经济财政实力“沿海强、内陆弱”格局分明,呈现较清晰的梯队序列。“第一梯队”综合实力雄厚,经济韧性及活力强,保持着很强的经济发展能力和财政实力,福州市在强省会战略下优势突出,厦门市高新技术产业逐步得到释放,泉州市民营经济对 GDP支撑作用明显,但税收贡献偏弱;“第二梯队”经济体量及产业发展方面的相对优势突出,以锂电新能源产业链为代表的宁德市经济快速发展;“第三梯队”经济财政实力相对较弱,县域经济及传统产业较为突出,承担部分民生项目,持续获得上级政府的大力支持。各地级市产业布局清晰,泉州市、厦门市和宁德市等主导产业优势明显,在协同发展区的带动下,逐步形成高质量发展的经济发展模式。2023 年受融资渠道收紧及房地产市场持续调整等影响,各地级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整体呈现放缓态势;2021 年以来各地级市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整体呈现良好复苏态势;2023 年各地级市进出口总额整体呈现放缓趋势且大部分地级市的当年增速为负。厦门市、福州市和泉州市的综合财力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位于省内前三,2023 年厦门市和福州市的政府性基金收入呈现大幅下降趋势且综合财力对政府性基金收入依赖度仍较高,需关注土地市场对该区域综合财力的影响;宁德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大幅增长,2023 年已上升至省内第五位;三明市和南平市的财政收入偏低且财政缺口对上级补助依赖较大。各地级市债务规模呈现快速增长趋势,但规模差异较大,泉州市政府债务余额居省内首位;随着债务规模的扩张,各地级市的债务率及负债率亦不断增长,目前负债率均不高,但部分地级市的债务率较为突出,债务负担相对较重;2023 年以来各地级市的政府债务管理制度不断完善,积极督促各地依法合规化解存量隐性债务,总体债务风险可控。 中诚信国际行业研究 行业研究 2 一、 福建省各地级市概况 福建省各地级市经济财政实力“沿海强、内陆弱”格局分明,呈现较清晰的梯队序列。“第一梯队”综合实力雄厚,经济韧性及活力强,保持着很强的经济发展能力和财政实力,福州市在强省会战略下优势突出,厦门市高新技术产业逐步得到释放,泉州市民营经济对 GDP 支撑作用明显,但税收贡献偏弱;“第二梯队”经济体量及产业发展方面的相对优势突出,以锂电新能源产业链为代表的宁德市经济快速发展;“第三梯队”经济财政实力相对较弱,县域经济及传统产业较为突出,承担部分民生项目,持续获得上级政府的大力支持。 福建省下辖福州市、厦门市、泉州市、漳州市、龙岩市、宁德市、莆田市、三明市和南平市,根据自然地理特征,分为沿海城市和内陆城市,其中沿海城市包括直接临海的福州市、厦门市、泉州市、漳州市、莆田市和宁德市,内陆城市包括龙岩市、三明市和南平市,沿海城市整体产业基础较好,布局较为前沿,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高,而内陆城市产业基础相对薄弱,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福建省各地级市呈现发展不均衡情况,在此情况下积极开展区域协作的探索,从“念好山海经”到“沿海山区一盘棋”,逐步形成闽东北和闽西南两大经济协作区。2018年省委提出以福州都市区和厦漳泉都市区建设为引擎,带动闽东北和闽西南协同加快发展,后续将经济协作区上升为协同发展区,闽东北协同发展区包括福州市、莆田市、宁德市、南平市和平潭综合实验区,该区域经济特色主要为打造闽东北新能源汽车整车基地、共同推动高端装备、电子信息、现代物流、锂电新能源、新能源汽车及“大农业”、海洋经济产业、全域旅游协同发展;闽西南协同发展区包括厦门市、泉州市、漳州市、龙岩市和三明市,该区域经济特色主要致力于打造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聚焦电子信息、石化、汽车、纺织鞋帽、装备制造、新材料、食品饮料、建材家居等产业集群,上述协同发展区在特色产业上稍有重合,但各有侧重。中诚信国际结合各地级市经济、财政、债务等相关情况,将地级市划分为三个梯队,第一梯队包括福州市、泉州市和厦门市;第二梯队包括漳州市、龙岩市、宁德市和莆田市;第三梯队包括三明市和南平市,均为内陆城市。 图1:福建地级市分布情况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中诚信国际整理 第一梯队 第二梯队 第三梯队 中诚信国际行业研究 行业研究 3 二、福建省各地级市经济实力 “第一梯队”经济实力强劲,经济活力及韧性强,人口虹吸效益明显,福州市在强省会战略下优势突出,厦门市高新技术产业逐步得到释放,泉州市民营经济对 GDP 支撑作用明显,此外以锂电新能源产业链为代表的宁德市经济快速发展;各地级市产业布局清晰,泉州市、厦门市和宁德市等主导产业优势明显,在协同发展区的带动下,逐步形成高质量发展的经济发展模式。发展驱动力方面,2023 年受融资渠道收紧及房地产市场持续调整等影响,各地级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整体呈现放缓态势;2021 年以来各地级市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整体呈现良好复苏态势;2023 年各地级市进出口总额整体呈现放缓趋势且大部分地级市的当年增速为负。 从经济发展水平看,第一梯队的GDP远超其他梯队,近年来GDP总量占全省GDP总量一半以上且呈现波动上升态势,由2021年的60.43%增长至2023年的61.02%,2023年第一梯队GDP均在8,000亿元以上,福州市作为省会城市,在福建省实施强省会战略下,以及得益于良好的工业基础及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持续发展,2021年福州市GDP首次超过泉州市成为福建省第一大经济体,随着福州市产业结构的进一步优化,福州市经济体量持续稳居省内首位。第二梯度的GDP主要位于3,000~6,000亿元,GDP总量占全省GDP总量呈现小幅波动,漳州市经济总量处于梯队内首位,近年来得益于工业高质量发展及固定资产投资加快带动下经济增速较快,与第一梯队的差距有所缩小;得益于宁德市较好的产业,近年来宁德市经济总量稳居第二梯队的前列;此外龙岩市的产业布局及龙头带动作用,使得经济总量与莆田市呈现扩大趋势;第三梯队内的GDP基本不高于3,000亿元,GDP总量在全省GDP总量中的占比逐渐下降。 从GDP增速看,2023年第一梯队GDP增速中厦门市GDP增速(3.10%)低于福建省平均水平,当年厦门市的GDP增速在省内处于倒数第二,福州市和泉州市的GDP增速均高于福建省平均水平。第二梯队中宁德市GDP增速亮眼,得益于锂电新能源的持续高
福建省区域研究(下),点击即可下载。报告格式为PDF,大小0.93M,页数15页,欢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