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导体行业展望:政策驱动与外部环境催化,半导体产业链国产化加速

行业研究1大公国际半导体行业展望:政策驱动与外部环境催化,半导体产业链国产化加速文/程春晓摘要在智能设备、新能源汽车和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推动下,中国的半导体产业迎来了新的增长机会。展望未来,政策的持续支持及外部环境催化下将进一步加快国产半导体产业链的完善,在自主创新和国产化率提升的推动下,有望逐步减少对外部技术的依赖,推动行业迈向更广阔的前景。同时需关注半导体行业的宏观经济周期风险、资金链风险、技术依赖与外部风险。正文政策环境国内半导体行业在政策支持和市场需求的推动下,面对海外的制裁和全球供应链的不确定性,将加速推进产业链国产替代。半导体是现代科技和制造业的基础,广泛应用于计算机、汽车、智能终端等领域。在全球科技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半导体行业作为现代信息技术和智能制造的核心产业,对国家经济和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随着我国经济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深入推进,半导体产业作为支撑新兴技术与未来产业的关键环节,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在此过程中,政策环境的引导作用尤为重要。2024 年 1 月,政府在《关于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了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战略,推动前沿技术的创新突破,政策提到对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要求,强调了技术创新,特别是要加速前沿技术和颠覆性技术的突破,半导体作为未来制造和信息领域的核心支撑之一,政策推动半导体产业向更高端、更复杂的技术方向发展,例如高端制程、量子计算以及新型半导体材料的研发;其次,政策提到要加强产学研用协同合作,通过构建产业链协同,半导体设计、制造、封装等环节可以实现深度融合,推动整体技术进步;此外,政策提出要强化产业主体的培育,支持领军企业发展,尤其是在当前国际竞争激烈的背景下,通过政策扶持,企业可以在资金、技术和市场拓展方面获得更多支持,从而加速产业化进程。在推动新技术产业化、提升产业竞争力和支持产业链协同等方面,半导体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2024 年 12 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于产业政策提出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要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其中,会议提到加强半导体行业展望行业研究行业研究2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半导体行业在芯片设计、制造工艺、材料创新等方面的突破,一直是我国科技创新的重要方向。我国在一些高端半导体领域,如极紫外光刻机(EUV)、光刻胶先进制造工艺等,仍存在技术上的短板,政府通过加大对基础研究的支持,促进产业链上下游技术的协同发展,能够为半导体行业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政策旨在推动国产半导体技术的自主创新,降低对外部技术与设备的依赖,增强产业链的“自主可控”能力。同时,会议提出另一项与半导体关联密切的是开展“人工智能+”行动,培育未来产业,人工智能(AI)对半导体产业的需求巨大,在处理器、高性能计算、AI 加速芯片等领域和行业广泛应用 AI,这将进一步推动更高效能、更低功耗的芯片技术研发。此外,半导体是众多前沿技术(如人工智能、5G、量子计算、智能终端等)的基础,政策提出重大科技项目要超前布局,对新技术、产品、场景要开展大规模应用示范的行动,这将推动半导体产品在多个产业的应用和普及。会议还提出,重点提及扩内需政策,以提升消费能力和居民收入,从消费电子到汽车、工业制造,下游产业的蓬勃发展进一步带动半导体产业发展。2025 年,预计将有更多资金流向高端芯片、半导体设备等领域的技术攻关,从而提升行业的技术自给自足能力,推动国产半导体企业向高端制造和自主研发迈进。2024 年 12 月 2 日,美国商务部发布的新出口管制升级,再次加大了对中国半导体的出口禁令。此次制裁不仅涉及对 140 家中国相关公司列入“实体清单”,还涵盖了 24种半导体制造设备及 3 种软件工具的出口限制,尤其对 AI 芯片所需的高带宽存储器(HBM)实施禁运,制裁范围几乎覆盖半导体产业的全链条,旨在限制中国半导体产业的技术发展和设备进口。在美国发布追加制裁公告后,中国汽车工业、半导体、互联网、通信企业四家行业协会迅速发布声明,呼吁号召国内企业扩大与其他企业合作,审慎选购美国芯片。同月,中国市场监管总局对英伟达展开立案调查,原因是其涉嫌违反《反垄断法》以及相关政策,这一举措或为中国对美国半导体出口制裁的回应之一,也体现出中国在半导体产业链自主可控方面更加坚决。随着中美博弈的加剧,面对美国的制裁和全球供应链的不确定性,国内半导体产业的国产化进程将不可避免地加速,制裁措施在边际上可能逐渐弱化,但它们对中国半导体产业的长远影响依然深远,促使中国更加注重自主研发和技术突破,增强产业链的独立性和安全性。国内半导体行业在政策支持和市场需求的推动下,正在加速从依赖进口到实现自主创新的转型,加速推进产业链国产替代。产业格局国产设备和材料等产业链的自主可控仍是半导体产业链中亟待解决的课题。从产业链角度,半导体行业分为设计、制造、封测环节,以及设备材料。在半导体设计领域,近年来像华为海思、展讯、龙芯等企业在移动通信、消费电子等领域进展迅速,通过自主研发和技术突破,在市场上取得一定份额,自主研发芯片的成功案例为中行业研究3国半导体行业的未来发展提供了信心,但在高性能芯片 AI 芯片等领域,仍主要由国外巨头如英特尔、AMD 和 NVIDIA 等占据。在半导体制造方面,国内在晶圆代工领域仍然落后于台积电、三星等国际领军企业,国内企业中芯国际已成为国内领先的晶圆芯片代工厂,但其技术主要集中在 14 纳米及以上工艺的成熟制程,先进制程(如 7 纳米、5 纳米)仍然无法实现大规模量产,目前正在积极推进更先进的制造技术,以缩小与国际大厂的差距。在封装与测试环节,国内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产业链,像长电科技、通富微电等封测企业在全球占据重要地位,且随着 5G、AI 等应用的兴起,封装技术日益重要,国内企业也在快速发展高端封装技术,以满足更高性能芯片的需求。半导体行业设备材料主要包括光刻机、半导体材料、精密设备等。国内在半导体材料中的硅、金属、化学品等领域取得突破,但在高端制造设备光刻机、电子束蒸发设备、高精度制造设备等核心领域,仍然依赖进口,特别是在极紫外光刻机(EUV)领域,荷兰 ASML 仍是极少数可供应极紫外光刻机(EUV)中最主要的供应商,国内企业仍无法自主生产,依赖国外供应。因此,国产设备和材料的自主可控仍是半导体产业链中亟待解决的课题。总体来看,中国半导体行业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日益重要,部分领域如封装测试和成熟制程晶圆领域已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体系;但在设计能力、先进制造技术及关键设备领域仍处于追赶阶段。2024 年 12 月,国际半导体产业协会(SEMI)发布了新的全球芯片设备市场预测报告,数据再次提高,预计 2024 年全球半导体设备销售额达到 1,130 亿美元,创下新高,同比增长 6.5%;半导体制造设备在前端和后端市场的推动下,SEMI 预计 2025 年和 2026年的销售额还会继续提高,进一步攀升至 1,210 亿美元和 1,390 亿美元的新纪录。半导体设备销售高涨反映出半导体行业对技术革新和产能扩张的持续需求,得益于电子设备、AI 存储需求等不同领域应用的快速扩展。半导体的下游主要包括消费电子、汽车电子、通信设备

立即下载
电子设备
2024-12-30
大公国际
程春晓
6页
0.59M
收藏
分享

[大公国际]:半导体行业展望:政策驱动与外部环境催化,半导体产业链国产化加速,点击即可下载。报告格式为PDF,大小0.59M,页数6页,欢迎下载。

本报告共6页,只提供前10页预览,清晰完整版报告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立即下载
本报告共6页,只提供前10页预览,清晰完整版报告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立即下载
水滴研报所有报告均是客户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商用。
相关图表
一张图看脑机接口产业链
电子设备
2024-12-30
来源:计算机行业2025年度投资策略:否极泰来,曙光初现
查看原文
清华和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合作,用脑机接口控制气动手外骨骼 图 109:清华和首都医科大学天坛医院合作,通过脑机接口控制光标
电子设备
2024-12-30
来源:计算机行业2025年度投资策略:否极泰来,曙光初现
查看原文
N1 芯片未来提升方向
电子设备
2024-12-30
来源:计算机行业2025年度投资策略:否极泰来,曙光初现
查看原文
Neuralink 前期主要通过动物积累实验数据 图 106:Neuralink 计划在 2030 年将脑机接口大规模商业化
电子设备
2024-12-30
来源:计算机行业2025年度投资策略:否极泰来,曙光初现
查看原文
N1 芯片耗电量大幅度下降 图 104:Neuralink 已开发出对应的手机 APP
电子设备
2024-12-30
来源:计算机行业2025年度投资策略:否极泰来,曙光初现
查看原文
Neuralink 发布的 N1 脑机接口装置 图 102:N1 以小型化为目标
电子设备
2024-12-30
来源:计算机行业2025年度投资策略:否极泰来,曙光初现
查看原文
回顶部
报告群
公众号
小程序
在线客服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