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气体行业系列报告:工业气体行业行稳致远,电子特气国产替代浪潮已至
敬请参阅最后一页特别声明 -1- 证券研究报告 2025 年 3 月 18 日 行业研究 工业气体行业行稳致远,电子特气国产替代浪潮已至 ——工业气体行业系列报告 基础化工 工业气体被誉为“工业的血液”,随产业结构的升级其应用领域正在持续拓宽。根据制备方式和应用领域的不同,工业气体可以划分为大宗气体和特种气体。工业气体下游应用领域广泛,化工、冶金、钢铁等传统行业一直以来是最为主要的需求来源,半导体、显示面板、光纤通信等电子领域,以及医疗健康、新能源等多个新兴行业的持续发展有望进一步提升对工业气体需求。 全球气体巨头通过并购、投资等方式拓展份额,也是我国气体企业崛起必由之路。全球工业气体行业发展起步早,历经百余年的发展变迁后已较为成熟,市场集中度不断提高,几家气体巨头占据了全球工业气体市场主要份额。而经过多年发展,我国现已涌现出一批优质的工业气体生产企业,但在产品种类及规模、销售范围、设备、技术水平等方面仍与行业巨头存在较大的差距。对标全球工业气体巨头的发展路径,我国气体生产企业可通过投资、兼并收购等方式拓宽气体产品品类和业务范围,并建立起强大的销售网络,打造优质的一体化气体供应商;同时,受益于工业气体行业的特性,在经历扩张初期资本开支大幅增长后,稳健的现金流将支撑公司实现持续的业务扩张。 中国工业气体行业发展迅速,市场规模增速高于全球平均增速。我国工业气体行业发展迅速,市场规模由 2018 年的 1,350 亿元增长至 2022 年的 1,966亿元,CAGR 约 10%,根据金宏气体公司公告援引的亿渡数据,预计到 2026年将增至 2,842 亿元。与此同时,目前我国的大宗供气市场由外资巨头、国内专业气体供应商以及空分设备制造商占据主要的市场份额,零售气体市场则较为分散,存在少数专业气体生产企业与大量中小经销商共存的现象。 电子特气国产化浪潮已至,集成电路端的国产化率仍有提升空间。随半导体、新能源等下游行业的崛起,我国电子气体的需求快速增长。同时,当下海外半导体行业出口管制持续收紧,国内高端半导体材料自给能力亟需提升,进一步加速了国产化替代进程。2022 年我国电子特气的市场规模已增至 220.8 亿元,中国半导体工业协会预计 2025 年将增至 316.6 亿元,三年 CAGR 达 12.8%。 投资建议:我国工业气体行业发展迅速,市场规模持续扩容,现已涌现出一批优质的工业气体企业,我们看好具有一定营收规模,且拥有稳健现金流的工业气体企业。与此同时,在电子特气国产化浪潮的推动下,也应持续关注这些工业气体企业进军电子特气领域后其产品研发及导入进度,以及相关新增产能的落地进展。我们看好工业气体行业的领先公司以及专注电子特气领域布局的相关公司,重点推荐华特气体、昊华科技、中船特气、金宏气体、雅克科技、南大光电、侨源股份、和远气体、广钢气体。 风险分析:宏观经济变动风险、行业竞争风险及市场风险、产品验证风险。 重点公司盈利预测与估值表 证券代码 公司名称 股价(元) EPS(元) PE(X) 投资评级 23A 24E 25E 23A 24E 25E 688268.SH 华特气体 47.95 1.42 1.5 1.87 34 32 26 增持 600378.SH 昊华科技 27.35 0.99 0.81 0.91 28 34 30 买入 688146.SH 中船特气 29.71 0.63 0.57 0.74 47 52 40 增持 688106.SH 金宏气体 18.81 0.65 0.42 0.66 29 45 29 增持 002409.SZ 雅克科技 60.62 1.22 1.91 2.48 50 32 24 增持 300346.SZ 南大光电 37.00 0.39 0.59 0.78 95 63 47 增持 301286.SZ 侨源股份 29.18 0.51 0.44 0.51 58 66 57 增持 002971.SZ 和远气体 18.60 0.52 0.45 0.48 36 41 39 增持 688548.SH 广钢气体 10.29 0.24 0.18 0.23 42 57 45 增持 资料来源:Wind,光大证券研究所预测,股价时间为 2025-03-13。 增持(维持) 作者 分析师:赵乃迪 执业证书编号:S0930517050005 010-57378026 zhaond@ebscn.com 分析师:胡星月 执业证书编号:S0930524070016 010-56513142 huxingyue@ebscn.com 行业与沪深 300 指数对比图 资料来源:Wind 要点 敬请参阅最后一页特别声明 -2- 证券研究报告 基础化工 投资聚焦 我们区别于市场的观点 在这篇报告中,我们通过对标全球工业气体巨头的发展路径以探寻我国的气体企业崛起的必由之路。目前我国气体公司虽在产品种类及规模、销售范围、设备、技术水平等方面仍与行业巨头存在较大的差距,但已处于加速发展的阶段,一方面可通过投资、兼并收购等方式拓宽气体产品品类和业务范围并建立起强大的销售网络,打造优质的一体化气体供应商;另一方面,受益于工业气体行业的特性,我国工业企业在经历扩张初期资本开支大幅增长后,稳健的现金流能够支撑公司进入正反馈循环,以实现持续的业务扩张,发展前景广阔。 当前市场更为关注专注电子特气研发及生产的相关气体公司,特别关注高端电子特气产品的技术突破,但往往忽视了部分企业工业气体基本盘的重要性。但我们认为,目前主营业务仍为大宗气体生产及供应的工业气体企业进军电子特气领域也极具优势。基本盘为大宗气体生产及供应的企业,其营收规模能够持续保持增长,盈利能力较强,且具备稳健的现金流。而只有在拥有持续且可观的净现金流后,才有足够的资金去进一步推动更高端产品的研发,也才有希望凭借自主研发能力突破技术壁垒,进入业务发展的正反馈循环,因此我们同样看好这些企业的发展前景。 股价上涨的催化因素 (1) 国家进一步出台并落地工业气体全行业的利好政策,推进特种气体国产化替代进程; (2) 我国工业气体生产企业新增产能的落地和持续放量所带来的业绩增长; (3) 工业气体生产企业销售领域能够进一步拓宽,或其具备高技术壁垒、高附加值的电子特气产品能够持续导入我国头部电子企业的供应链并与客户签订销货订单以充分消化新增产能。 投资观点 中国工业气体市场规模可观,增速显著。我国工业气体的市场规模由 2018年的 1,350 亿元增长至 2022 年的 1,966 亿元,CAGR 约 10%,根据金宏气体公司公告援引的亿渡数据,预计到 2026 年将增至 2,842 亿元,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在政策的大力支持以及下游传统及新兴产业需求持续扩张的背景下,我国工业气体行业发展迅速,市场规模持续扩容,现已涌现出一批优质的工业气体企业,通过新建产能及兼并收购等方式不断发展壮大
[光大证券]:工业气体行业系列报告:工业气体行业行稳致远,电子特气国产替代浪潮已至,点击即可下载。报告格式为PDF,大小2.65M,页数63页,欢迎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