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简报第一百零二期:解决创新资源在企业间的错配问题以促进整体创新
2021 年 1 月 第 1 期 总第 102 期 解决创新资源在企业间的错配问题以促进整体创新 孙文凯 人大国发院简介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简称“人大国发院”)是中国人民大学集全校之力重点打造的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现任理事长为学校党委书记靳诺教授,院长兼首席专家为校长刘伟教授。2015年人大国发院入选全国首批“国家高端智库”建设试点单位,并入选全球智库百强,2018年初在“中国大学智库机构百强排行榜”中名列第一。 人大国发院积极打造“小平台、大网络,跨学科、重交叉,促创新、高产出”的高端智库平台,围绕经济治理与经济发展、政治治理与法治建设、社会治理与社会创新、公共外交与国际关系四大研究领域,汇聚全校一流学科优质资源,组建跨学科研究团队,对中国面临的各类重大社会经济政治问题进行深度研究。 人大国发院以“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的引领者”为目标,以“国家战略、全球视野、决策咨询、舆论引导”为使命,扎根中国大地,坚守国家战略,秉承时代使命,致力于建设成为“最懂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智库”。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59号中国人民大学崇德西楼8楼 网站:http://NADS.ruc.edu.cn 作者简介 孙文凯,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经济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劳动经济学、发展经济学、民营企业发展,在Health Economics、China Economic Review、Journal of Development Studies、《经济研究》《世界经济》等国内外著名学术刊物上发表了数十篇学术论文,出版了多本著作及教材,为中国网等媒体撰写评论文章数十篇,曾主持和参与多个国家级课题。 欢迎媒体摘发、转载或采访。 媒体热线:张雯婷;办公电话:010-62625159 主办: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首批国家高端智库试点单位之一) 主编:刘青 编辑部主任:邹静娴 本期责编:邹静娴 张雯婷 摘 要 通过对代表性地区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的对比调查分析,我们发现,相较于国企,民企更加注重技术创新,且自主创新能力和动力较强。但民企创新面临的资金不足和能力不足困境较为明显,这两个问题在国企则不是很严重。从资金获取方面来看,民营企业相对于国有企业更难获得银行融资。民营企业更高比例地使用固定资产抵押贷款,且抵押率较低,较难获得贷款担保。同时,民营企业的贷款期限相较于国企更短,且很难获得长期贷款,限制了民营企业的财务自由度。民营企业的贷款利率明显高于国企,这说明民营企业承受着更高的融资压力和融资成本,且在规模提高后并未降低融资利率。在贷款满足度方面,民营大中型企业的满足度相比国企明显较低。在企业人力资本方面,民营企业员工的受教育水平明显低于国企,即使规模较大的企业也仍然是如此。这说明民营企业很难获得人才竞争优势,从而其创新能力受到限制。最后,我们针对创新资源错配提出了相应的制度环境改革政策建议,主要包括进一步推动国有企业改革、改善金融体系、推动人才流动和改善整体创新环境。 1 一、调查背景及问题提出 在《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格外强调了创新的重要性,提出“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并提到“支持创新型中小微企业成长为创新重要发源地”。这一论断具有重要的政策意义和现实基础,因为统计显示中小企业贡献了全国 70%的创新成果。但同时,中小企业在创新中仍然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创新资源在企业间的错配问题比较突出,尤其是当前创新中小企业主体多为民企,但创新资源多向国企聚集。要促进创新,就要更大力度地解决创新意愿和创新能力在企业间的错配问题。 为探究创新资源在国企和民企间的错配问题,笔者近期调研了四川省宜宾市企业的创新情况。宜宾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在四川省和全国都处于中游地位,具有较好的代表性。通过对宜宾市的国有和民营企业进行对比分析,笔者发现民营经济明显有更强的创新意愿,但其资金不足和人才不足的问题非常明显,而国企恰恰相反。我们提出了几点改善这种错配情形的建议,以下为具体分析过程。 本次调查于 2020 年 10 月上旬采用线上调查的方法开展。为保证样本的代表性,我们借助宜宾市国资委和政务服务和非公经济发展局对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进行了代表性抽样和发放网络问卷。本次调查共得到了 150 个样本,其中国有企业 24 家,民企 126 家。具体 150个样本的基本信息如表 1 所示。 通过表 1 可见,国企规模明显高于民企。从员工人数的角度来看, 2 500 人以上规模的国企占比达到 37.5%,而民企仅为 5.6%;50 人以下的企业,国企占比仅为 8.3%,而民企则达到了 40.5%。从企业总资产的角度来看,1 亿元以上总资产规模的国企占比达到 91.6%,而民企的这一比例仅为 22.2%。企业营业额超过 1 亿元的国企占比(54.1%)也高于民企(26.2%)。 表 1 调查样本分布 民企数量 比例% 国企数量 比例% 员工人数 1-9 人 5 4 - - 10-49 人 46 36.5 3 8.3 50-99 人 41 32.5 7 29.2 100-499 人 27 21.4 5 20.8 500 及以上 7 5.6 9 37.5 企业总资产 1-99 万 2 1.6 1 4.2 100-999 万 19 15.1 - - 1000-1999 万 13 10.3 - - 2000-4999 万 43 34.1 - - 5000-10000 万 21 16.7 1 4.2 10000 以上 28 22.2 22 91.6 企业年营业额(2019 年) 0-99 万 7 5.6 6 25 100-499 万 9 7.1 1 4.2 500-1999 万 17 13.5 1 4.2 2000-1 亿 60 47.6 3 12.5 1 亿以上 33 26.2 13 54.1 虽然民营企业普遍反映面临更严重的市场竞争,但从企业竞争力方面来看,民营企业的产品或服务的竞争力比国有企业高。有 57.95%的民营企业认为自己的产品或服务具有较强的竞争力,而在国有企业中这个比例则不超过半数。民企竞争力更强并非由于规模相对小,对于同样营业额 1 亿以上的企业,民企竞争力较强的比例也超过 70%, 3 而对应的国企只略超 40%。从竞争优势来看,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的竞争优势有不同的侧重点。74.60%的民营企业认为优质的产品或服务是其最主要的竞争优势,国企的对应比例为 45.83%。民营企业认为自己有现金技术的比例(30.16%)也高于国企(16.67%)。58.33%的国有企业认为资源整合以及高效管理是企业的竞争优势,而民企的对应比例分别为 32.54%和 38.10%。另外,与民营企业相比,国有企业更多地认为人才是自己的竞争优势。规模越大的民
[人大国发院]:政策简报第一百零二期:解决创新资源在企业间的错配问题以促进整体创新,点击即可下载。报告格式为PDF,大小1.24M,页数22页,欢迎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