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达国家宏观经济政策重点转向加强就业和劳动力市场
2021 年 5 月 第 9 期 总第 110 期 发达国家宏观经济政策重点转向加强 就业和劳动力市场 岳晓勇 人大国发院简介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简称“人大国发院”)是中国人民大学集全校之力重点打造的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现任理事长为学校党委书记靳诺教授,院长兼首席专家为校长刘伟教授。2015年人大国发院入选全国首批“国家高端智库”建设试点单位,并入选全球智库百强,2018年初在“中国大学智库机构百强排行榜”中名列第一。 人大国发院积极打造“小平台、大网络,跨学科、重交叉,促创新、高产出”的高端智库平台,围绕经济治理与经济发展、政治治理与法治建设、社会治理与社会创新、公共外交与国际关系四大研究领域,汇聚全校一流学科优质资源,组建跨学科研究团队,对中国面临的各类重大社会经济政治问题进行深度研究。 人大国发院以“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的引领者”为目标,以“国家战略、全球视野、决策咨询、舆论引导”为使命,扎根中国大地,坚守国家战略,秉承时代使命,致力于建设成为“最懂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智库”。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59号中国人民大学崇德西楼8楼 网站:http://NADS.ruc.edu.cn 作者简介 岳晓勇,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高级研究员、世情研究中心主任。岳晓勇博士曾任外交部政研室副主任、外交部政策规划司副司长、中国驻美国使馆政治处主任和国务院研究室司长等职,并先后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卡塔尔国、哈希姆约旦王国和爱尔兰共和国大使、中国改革开放论坛常务理事和中国-阿拉伯国家博览会(宁夏)外事顾问。岳晓勇博士长期从事外交实践、中国外交政策调研和国际关系及中国对外战略规划与政策研究,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外交、美国对外政策、中美关系及国际战略问题等。 欢迎媒体摘发、转载或采访。 媒体热线:张雯婷;办公电话:010-62625159 主办: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首批国家高端智库试点单位之一) 主编:刘青 编辑部主任:邹静娴 本期责编:邹静娴 张雯婷 摘 要 2008 年的西方经济危机迫使美国的宏观经济政策转向加强再分配、更多地支持就业和劳动市场,这一调整以拜登政府上台为标志并进一步强化。拜登上台后接连推出多项总额近 6 万亿美元的开支计划,特别是 4 月底 1.8 万亿的“美国家庭计划”,突显出了政府的作用,明确支持就业和劳动市场。拜登政府的此项考虑出于内政博弈、应对疫情和经济恢复以及大国竞争等多重目标,除此之外,宏观经济政策理念转向也是基本动因。起于 2008 年应对从美爆发的经济危机而加速于 2020 年的抗疫纾困,发达国家大幅纠正长期以来里根经济学中自由放任型市场经济模式和偏重资方利益考虑的错误,转向加强对就业和劳方的支持,试图平衡劳资利益,各国央行的宏观目标由优先控通胀转向促就业。英国《经济学人》近期的专题社论和系列分析报告的摘要显示,经合组织国家的宏观经济理念和政策都出现了类似的变化,认为美国提出的重构全球供应链不合时宜;智能机器人的应用有重大产业意义,但对就业、劳动市场和业态的冲击被夸大;数字技术、居家办公、劳动和生活方式的变化等正加速改变就业方式和理念,创造新的机会,产生了一系列世界性的经济、治理、立法、制度、文化和政治影响,为人类社会生活方式带来了深刻的变化,各国须加速适应。 1 4 月 28 日,美国总统拜登上台百日之际,首次在美国国会两院联席会议上发表讲话,明确否定了自里根时期以来以减税和放权等为核心的美国保守自由主义经济理论和政策,强调“下渗经济学”(Trickle-down economics)从来就是无效的,严重摧残了美国,导致了最严重的社会不平等。要彻底改变美国过分放任型的自由经济运作方式,加强关注穷困和低收入群体,提出总额为 1.8 万亿美元的“美国家庭计划”,重点支持劳动市场和就业,强调这将振兴美国经济、支撑中产阶级、确保美国的世界领导地位并在大国竞争中获胜。这是继特朗普政府 2020 年数万亿开支、拜登上台三个月提出 1.9 亿的经济拯救计划以及近 2 万亿的基建和新能源计划后美国再次开启的大幅开支行动。多数欧洲主流媒认为即使美政策思路是对的,其开支规模之大、节奏之快也令人惊异,对其前景的预测持谨慎态度,认为这是拜登政治上的大赌博,是民主党着眼于中选,在抗击疫情和恢复经济的巨大压力下,急于寻找政策出路并加强与共和党争夺选民的结果,也反映出美在经济政策和理念上出现了很大甚至是历史性的变化,将对其他发达国家和世界经济产生重要影响。 美国的这一变化并非一时冲动,从 2008 年的西方经济危机到2020 年的疫情大流行,经济理论和政策界一直强烈批评美国长期以来的宏观经济政策从理论到实践都犯了错误,大调整势在必行,方向是加强国家和联邦政府的作用、加强再分配力度。以此为背景,英国《经济学人》今年 4 月中旬刊发表了封面社论和长篇专题综述,针对2008 年以来的世界经济变化、科技发展和疫情冲击,对以美为首的发 2 达国家的经济现状及变化前景,特别是劳动力市场变化进行了综合分析,认为过去 40 年来西方主要有利于资方的保守主义放任型自由经济政策的弊端暴露,甚至失败了,现在从理论到政策都要更多地向有利于劳方的方向倾斜,加强考虑劳动者特别是低收入群体的利益和促进就业,真正支撑中产阶层,这有利于发达经济体在新的世界科技与商业环境下均衡发展,也将为世界经济发展带来深刻变革。本文结合有关动向将此综述摘要如下,供观察当前西方宏观经济政策和理念调整参考。 一、发达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一个趋势性变化是前所少见地更加重视劳动力市场和劳方利益调整 40 年来,发达国家的劳动者遭受了多重冲击:全球化贸易、无情的技术变革、不平等的工资以及公共部门应对衰退时偏重扶持资本等。投资者和公司企业享受市场全球扩张的好处,推动金融自由化,降低企业税,导致劳动力及其市场的破碎和坍塌。这一点在新冠疫情之前就已非常明显,当世界正挣扎着从疫情中恢复之时,这种资本优先于劳动的政策生态正出现大逆变。虽然现在说劳动市场进入金色时代为时尚早,但美国的就业率的确在疫情刚开始缓解时就迅速回升,其中蕴涵着很多重大政策性变化。2020 年 1 月,美国失业率达 15%,现在降至 6%,过去 10 个月里有 5 个月的就业率达历史最佳,公众的就业信心得到恢复,欧洲虽处在疫情第三波高峰中,劳动力市场情况也好于预期。其中,有两个较深层次的变化。 3 (一)各国出现了几十年未见的对劳工更友好的国内政治环境 最低工资普遍上提,经合组织国家的平均工资增长 25%,政府和公共机构加强改善员工待遇。美国拜登政府正推动国会通过基建法案,加强工会和提高员工收入。各国央行优先关心就业,其次才考虑反通胀,一向偏好紧缩政策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4 月初放风称支持加征富人税和
[人大国发院]:发达国家宏观经济政策重点转向加强就业和劳动力市场,点击即可下载。报告格式为PDF,大小1.01M,页数23页,欢迎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