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力量New Force總第4202期
新力量 New Force 第一上海研究部 research@firstshanghai.com 总第 4202 期 2023 年 1 月 4 日 星期三 第一上海证券有限公司 www.mystockhk.com 研究观点 【大市分析】 市场信心气氛仍好 支撑上移至 19303 点 【宏观经济评论】 第一上海——2023 年策略报告 【行业评论】 煤炭行业专题:短期难有新产能释放,煤价中枢上移 汽车行业专题:疫情后时代:自主品牌市场份额不断提升,新能源汽车竞争加剧 电子烟行业专题:监管及税收政策落地,行业规范有序发展 TMT 硬件行业专题:手机出货持续低迷,中国地区增长乏力,折叠屏手机逆势增长 有色金属和商品原材料行业专题:2023 年年度策略 航运行业专题:集运行业以及油运行业年度策略 第一上海证券有限公司 香港中环德辅道中 71 号永安集团大厦 19 楼 咨询热线:400-882-1055 服务邮箱:Service@firstshanghai.com 网址:www.mystockhk.com 仅供内部参考,请勿外传第一上海 新力量 New Force - 2 - 本报告不可对加拿大、日本、美国地区及美国国籍人士发放 【大市分析】 首席策略师 叶尚志 852-25321549 Linus.yip@firstshanghai.com.hk 市场信心气氛仍好 支撑上移至 19303 点 1 月 3 日,港股在 2023 年首个交易日表现不错,恒生指数涨了有 360 多点,终于站上了 20000 点水平来收盘,是四个月来的首次。虽然近日公布的内地经济数据如12 月制造业 PMI表现都是一般般的,但是市场目前似乎依然是持有正面的态度,毕竟防疫监控是从 12 月才逐步的开放,在信心满满下,市场愿意再多看看。因此,市场现时的气氛还好温度仍高,而接下来的如 1 月份的经济数据表现以及企业营运情况,相信将会是市场的聚焦关注点,要继续的观察跟进。走势上,恒指仍企10 日线 19589 点的目前好淡分水线之上来收盘,保持短线试高的机会,而经历了周二的先跌接近 500 点、后倒涨 300 多点的日内盘中行情考验之后,港股现时的重要心理支撑关口也可以从 19000 点上移到 19303 点(周二的盘中低点),守稳其上,可望保持高位运行试高的格局发展。另一方面,大市成交量仍未见明显配合升势,仍低于从 11 月触底展开弹升行情以来的日均 1370 亿元水平,资金未见再次跑步进场,而未来两日市场能否放量,会是我们的关注重点之一。 港股出现先跌后倒涨的激动人气行情,在开盘初段曾一度下跌 477 点低见 19304点,其后跟随 A 股急速回升,加上人民币兑美元也创出了四个来的新高,情况也增强了市场的信心认可度。指数股普遍走高,其中,12 月销量交付量保持良好势头的新能源车表现突出,比亚迪股份(01211)涨了 4.67%,吉利汽车(0175)涨了4.03%,都站在恒指成份股最大涨幅榜的前五。而在去年受益于赌牌续牌风险解除以及目前复常复苏预期而表现突出的澳门博彩股,仍在延续强势,银娱(00027)和金沙(01928)也分别涨了有接近 4%。 恒指收盘报 20145 点,上升 364 点或 1.84%。国指收盘报 6834 点,上升 129 点或 1.92%。恒生科指收盘报 4233 点,上升 105 点或 2.53%。另外,港股主板成交量有 1206 亿多元,而沽空金额有 196.4 亿元,沽空比例回降至 16.28%。至于升跌股数比例是 963:651,日内涨幅超过 12%的股票有 43 只,而日内跌幅超过11%的股票有 44 只。港股通连续第六日出现净流入,在周二录得逾 42 亿元的净流入额度。 仅供内部参考,请勿外传第一上海 新力量 New Force - 3 - 本报告不可对加拿大、日本、美国地区及美国国籍人士发放 【宏观经济评论】 罗凡环 852-25321962 Simon.luo@firstshanghai.com.hk 行业 宏观经济 第一上海——2023 年策略报告 地缘政治冲突叠加通胀高企以及紧缩的货币政策,全球经济下行压力加大 2022 年为了应对俄乌冲突和疫情导致的高通胀压力,各主要央行自 3 月份开始加息缩紧流动性以及退出财政刺激政策,全球经济下行压力开始加大,金融市场不稳定加剧。自 2022 年 3 月以来,美联储已连续 6 次激进加息,分别在 3 月、5 月、6 月、7 月、9 月、11 月加息 25、50、75、75、75、75 个基点,今年累计加息 375个基点,预计到年底还会加息 50 个基点。欧洲央行自 2011 年时隔 11 年之后在今年 7 月首次加息,三度升息,加息幅度累计达 200 个基点。日本央行虽然在利率上一如预期按兵不懂,却自 1998 年以来首次通过干预汇市来支撑日元。今年以来美国 CPI 不断上涨,六月达到 9.1%的最高位,是 1981 年 11 月以来的最高通胀,十月通胀 7.7%,通胀在加息背景下逐步降低。欧元区十一月通胀率为 10%,当月通胀率放缓幅度为 2020 年以来最大,得益于能源和服务成本涨幅放缓,预期年底钱央行将加息 57 个基点应对通胀。 展望 2023 年,疫情之后的经济创伤尚未完全愈合,全球经济增长将会放缓,IMF预计 2023 年全球经济将达到 2.7%的增长。预计全球经济将由“滞胀”向衰退演变,欧美等发达经济体在上半年陷入衰退的机率加大,亚太新经济体出口增长面临压力,全球高通胀在大幅加息背景下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 中国疫情防控优化促进经济复苏,宏观经济有望增速提升 2022 年,中国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870,269 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 3.0%。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增长 4.8%,二季度同比增长 0.4%,三季度同比增长 3.9%。分产业看,前三季度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 54,779 亿元,同比增长 4.2%;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 350,189 亿元,增长 3.9%;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465,300 亿元,增长 2.3%。前三季度,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 41.3%,拉动 GDP 增长 1.2 个百分点,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 32%,拉动GDP 增长 1 个百分点。回顾 2022 年,受新冠疫情持续传播、房地产市场持续承压、美联储快速加息引发全球经济和金融市场大幅波动以及地缘政治不确定性加剧的影响,国内的经济增长压力在前三季度面临增长压力。展望 2023 年随着“二十条”和“新十条”的出台对疫情防控的进一步优化,我们预期明年中国宏观经济环境将有所改善,GDP 在今年增长 3.2%的基础上,2023 年有望实现 4.4%的增长。 迈向 2023 年,随着疫情防控的优化,疫情对经济负面影响的减弱,多重因素将共同推动消费渐进式反弹,并带动中国经济实现内生性增长。此外,政府不断加力实施稳投资、扩信用、宽货币等措施,支持地产融资的“三支箭”政策组合落地,大幅提升市场的信心。展望 2023 年,中国的内
[第一上海]:新力量New Force總第4202期,点击即可下载。报告格式为PDF,大小0.68M,页数24页,欢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