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港人才融合现状与未来展望
北大汇丰智库智库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汇丰智库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北大汇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北大摘要1新时期深港人才融合发展有助于优化区域人才资源配置,为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高水平人才高地提供支撑。今年以来,随着疫后通关恢复,两地人员跨境往来日渐正常化,“人才签注”等试点实施使得跨境签证政策进一步优化;人才执业互认在多个专业服务业领域有明显进展,社保跨境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人才教育合作进一步拓展,高校、职校扩大合作办学规模,共建职教园区和合办课程,人才培养交流日益紧密。然而,现阶段深港人才融合仍面临一系列障碍与挑战:一是,高端人才供不应求,深港人才吸引力有待增强;二是,制度和标准对接、服务联通水平仍有较大提升空间,人才跨境自由流动尚未实现;三是,人才培养理念和教育体制差异仍制约深港教育深入合作。展望未来,本文提出了推进深港人才融合发展的几点建议:一是,拓宽引才渠道,增强深港人才吸引力,共同做大人才增量;二是,进一步推进制度和标准对接,促进执业互认和社保联通,为人才自由流动提供制度保障;三是,促进教育体制衔接,构建深港教育共同体,推进高层次人才培养合作纵深拓展;四是,创新人才融合发展机制,探索打造“深港人才融合特区”试点,推进国际化制度标准体系建设,试行人才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和税制改革等。 北大汇丰智库经济组(撰稿人:岑维、谢玉欢)成稿时间:2023 年 5 月 20 日联系人:程云(0755-26032270,chengyun@phbs.pku.edu.cn)北大汇丰智库智库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汇丰智库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北大汇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北大专题报告系列- 1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人才是第一资源,要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新时期深港融合发展更需要促进人才交流合作和探索人才融合发展,这一方面有利于优化区域相关要素资源配置,发挥人才资源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最大效益,为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高水平人才高地、铸牢大湾区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另一方面有利于推进两地深度融合进程,同时支持、服务香港更好地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本文认为,区域人才融合发展具有两方面内涵:一是区域内人才的自由流动,并实现整体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二是区域作为一个整体在吸引和培育更多优秀人才、提升人才“黏性”等方面协同发力。深港人才融合发展具备地缘优势和良好基础。首先,深港同根同源,区位邻近,语言和风俗习惯相似,为人才融合提供了共同文化基础;同时,疫后两地经贸合作逐步恢复,也积极促进了人员往来和密切交流。自《国安法》和新选举制度出台以来,香港逐渐从“由乱及治”步入到“由治及兴”阶段,为深港人才融合创造了稳定的社会环境。但是,目前深港人才融合发展仍有较大提升空间,一方面,两地共同引才、用才、留才、育才的相关合作仍需进一步加强和优化;另一方面,由于两地存在制度、规则、标准差异等原因,深港内部人才自由流动格局尚未形成,人力资源效用也有待进一步发掘。如何在坚持“一国两制”背景下,探索深港人才融合发展机制,促进两地在引才、用才、留才、育才等方面优势互补、协同发力,共同打造高水平人才高地,具有重要意义。一、 深港人才融合现状与进展1. 疫后通关全面恢复,人员往来签证政策进一步优化5 月 5 日,世卫组织在宣布新冠疫情不再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国内疫情防控仍继续落实 1 月 8 日以来的“乙类乙管”各项措施。深港两地因防疫产生的通关障碍已消除,人员跨境往来流量逐日提升。自 2023 年 1 月 8 日起,深港口岸分阶段有序恢复内地与香港人员正常往来。2 月 6 日起内地与香港已全面恢复通关,所有陆海空通关口岸已恢复正常,同时取消通关人数上限、预约通关安排以及核酸检测要求。两地经贸往来日益密切,两地“同城效应”、“一小时生活圈”加速恢复,内地与香港往来人员流量逐日攀升。据统计,2023 年 3 月中国内地访港旅客数量已上升至 197 万,恢复至通关前同期水平(2019 年 3 月)的四成左右(图 1)。北大汇丰智库智库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汇丰智库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北大汇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北大深港人才合作现状与未来展望- 2 -4 月 1 日,广深港跨境长途高铁全面恢复,西九龙站首日客流超 8 万人次2,创下口岸恢复旅客通关服务以来新高。“五一”假期期间深圳口岸迎来出入境客流高潮,其中 4 月 30 日出入境客流达 63.4 万人次3,刷新全面恢复通关以来新纪录。图 1:中国内地访港旅客总数(单位:人)数据来源:香港旅游发展局,北大汇丰智库在引才方面,两地签证制度、人才跨境往来相关政策也进一步优化。一方面,港人赴内地工作限制已完全放开,2018 年 7 月 28 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取消一批行政许可事项的决定》,正式取消台港澳人员在内地就业许可,港人不再需要办理就业证就可以在国内就业和创业,极大便利了香港人才来深工作。另一方面,内地人才赴港交流的签证政策也进一步便利化。内地政策方面,除一般的“商务签注”外,“往来港澳人才签注”政策(下文简称“人才签注”)自 2023 年 2 月 20 日起在粤港澳大湾区内地城市试点实施,允许杰出人才、科研、卫健、文教等领域六类符合资格的人才在有效期内多次往返港澳,且每次可逗留长达 30 天。相比于“商务签注”,人才签注在有效期以及在港逗留时间方面有了显著提升,为内地人才赴港短期交流合作提供了极大便利。香港政策方面,2022 年底特区政府推出吸纳外来人才的七大政策,包括推出面向高收入人士和世界百强大学毕业生的“高端人才通行证计划”,优化原有的“一般就业政策”和“输入内地人才计划”、“非本地毕业生留港/回港就业2 中国青年网(2023-4-2), “广深港跨境长途高铁全面恢复 西九龙首日客流超 8 万”,https://www.sohu.com/a/661923440_1190383 深圳商报(2023-5-4), “ ‘五一’假期深港口岸人流‘刷纪录’ 见证大湾区融通新进展”,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64934753373062255&wfr=spider&for=pc北大汇丰智库智库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汇丰智库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北大汇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北大专题报告系列- 3 -安排”以及“科技人才入境计划”等,从放宽年度配额和逗留期限、免除符合资格人才置业的额外印花税等方式降低外来人才来港门槛和生活成本。截至 2023 年 2 月底,“高端人才通行证计划”已收到超过 14000 份申请,已批核 9600 多份申请。根据《施政报告》,香港计划在 2023 年至 2025 年期间每年通过人才入境计划输入至少35000 名预计逗留至少 12 个月的人才。2. 人才跨境执业互认、社保服务联通等制度性对接工作进一步推进在用才、留才方面,深港在就业、生活方面相关制度对接工作有明显进展。丰富的就业机会、更高的收入水平、更高质量的生活水平等是影响人才流
[北大汇丰智库]:深港人才融合现状与未来展望,点击即可下载。报告格式为PDF,大小1.38M,页数16页,欢迎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