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东盟制造业的竞争态势与变化
北大汇丰智库智库大汇丰智库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北大 摘要* 中国和东盟已经成为全球制造业生产和贸易的中坚力量,两者制造业产值合计占全球三分之一强,增长领跑全球。中国和东盟既是全球制成品主要的出口增长来源,同时也是仅次于美国的第二、第三位制成品进口市场,制成品贸易增长也显著高于全球平均水平。 中国制造业的整体国际竞争力显著强于东盟,东盟与中国的差距不断缩小。影响制造业竞争态势主要有两大因素:效率和安全。效率因素帮助东盟在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简单技术密集型制成品方面显著提升竞争力,安全因素帮助东盟提高中级技术密集型、高级技术密集型制成品的竞争优势,但目前后者影响相对小。 中国和东盟的制造业竞争态势概括如下:1.化学成品及有关产品:中国的竞争力持续增强,出口份额持续扩大,东盟需要更多的依赖海外供应。东盟是未来中国化工行业出口的重要市场。2. 按原料分类的制成品、机械及运输设备:中国的竞争优势小幅下滑,东盟缩小与中国的差距。3. 杂项制品:中国的比较优势下降最为显著,东盟在国际市场上抢夺中国的市场份额。 以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为代表的产品成为中国出口的新动力,中国在重视欧美市场的同时,也需积极拓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东盟及亚太区域市场。中国与东盟的产业内贸易日益密切,电机和电气行业、电信设备、原材料制成品等行业的中国企业需要积极考虑在东盟区域内选择供应商以及直接投资东盟建设生产基地。东盟是中国钢铁、有色企业理想的投资目的地选项。鞋靴、箱包和服装企业要尽快选择产业转移和供应链布局优化。数字化转型是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战略抓手,同时政府必须不断降低企业的制度性交易成本,助力制造业稳步增长。 北大汇丰智库国际组(撰稿人:蔡荣) 成稿时间:2023 年 6 月 15 日 联系人:程云(0755-26032270,chengyun@phbs.pku.edu.cn) 北大汇丰智库智库大汇丰智库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北大专题报告系列 1 中国和东盟已经成为全球制造业的中坚力量,2011-2021 年以来中国和东盟占全球制造业产值的比重从 25.9%上升至 35.6%,出口的比重从 22%上升至 29%。中国已建立起门类齐全、独立完整的现代化工业体系,制造业规模稳居世界第一,未来需要加快转型升级,继续打造国际竞争新优势,从制造业大国迈向制造业强国。东盟地区受到跨国公司的青睐,发挥自身的资源和劳动力优势等,制造业也取得很可观的发展成绩。 在全球产业链重构的背景下,中国和东盟的制造业在国际市场上各自有哪些竞争优势?中国制造业面临哪些挑战?本报告通过对中国和东盟的制造业贸易数据在全球、产业和行业结构层面的竞争分析,尝试回答上述问题,并具体探讨新形势下中国制造业未来的增长潜力和发展机遇。 一、 中国和东盟是全球制造业最重要的火车头 1. 中国和东盟制造业占比超三分之一 增长领跑全球 按照制造业产值排名,2021 年全球前五大制造业国家依次为中国、美国、日本、德国和韩国(图 1),其中中国和东盟的制造业合计占比达到 35.6%,比美国、日本、德国和韩国四国加总(30.8%)还要高出 4.8 个百分点。以绝对值衡量,东盟的制造业规模是中国的 15%;以人均产值衡量,东盟是中国的三分之一。 图 1: 2021 年全球制造业主要国家和东盟的制造业占比(以 2015 年不变价衡量) 数据来源:UNCTAD,北大汇丰智库 北大汇丰智库智库大汇丰智库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北大中国-东盟制造业的竞争态势与变化 2 2011-2021 年期间,全球制造业产值+36%,中国和东盟制造业分别增长 95%和 47%,显著领先于美国(16%)、日本(4%)、德国(8%)和韩国(29%),领跑全球。年度制造业增速的数据(图 2)也验证了上述情况。疫情期间,中国和东盟的制造业,相对发达国家,也表现出更强的韧性和快速恢复的能力。 图 2:2011-2021 年制造业前五名国家和东盟的制造业增速 数据来源:UNCTAD,北大汇丰智库 2. 中国和东盟在全球制成品贸易份额持续提升 2011-2021 年期间,中国和东盟的制成品贸易增长均显著高于全球平均水平,中国、东盟的制成品出口年均增速为 5.4%和 4.8%,全球制成品出口年均增长 2.6%,中国、东盟的制成品进口年均增速为 3.8%和 4.0%,全球制成品进口年均增长 2.5%,因而在全球出口市场和进口市场的份额也相应提升。 2011-2021 年期间,前五大制造业国家中,德国、美国、日本和韩国的制成品出口份额均呈现不同程度的下滑,合计下降 5.6 个百分点,中国一枝独秀份额增长了 5.3 个百分点。同时东盟增长了 1.6 个百分点(越南增长了 1.3 个百分点,在东盟国家中遥遥领先)(图 3)。2021 年中国的制成品出口规模为 3.14 万亿美元,东盟的制成品出口规模为 1.23 万亿美元,中国是东盟的 2.55 倍。 北大汇丰智库智库大汇丰智库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北大专题报告系列 3 2011-2021 年,美国、中国和东盟是制成品进口增长最主要的市场。德国和日本的制成品进口份额均呈现不同程度的下滑,合计下降 1.3 个百分点,美国、中国和东盟分别增长了 1.7、1.3 和 1.1 个百分点(图 4),如果考虑人口规模的因素,东盟自身也是制成品需求增长一个重要新市场。2021 年中国的制成品进口规模为1.55 万亿美元,东盟的制成品进口规模为 1.12 万亿美元,中国是东盟的 1.39 倍。 图 3:2011-2021 年主要制造业出口国和东盟的制成品出口份额 数据来源:UNCTAD,北大汇丰智库 图 4:2011-2021 年主要制造业进口国和东盟的制成品进口份额 数据来源:UNCTAD,北大汇丰智库 北大汇丰智库智库大汇丰智库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北大中国-东盟制造业的竞争态势与变化 4 3. 中国制造业整体领先优势,东盟缩小与中国差距 我们综合使用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RCA)†和市场份额两个指标,评估和衡量中国和东盟制造业在整体、分类别和行业层面的竞争力以
[北大汇丰智库]:中国-东盟制造业的竞争态势与变化,点击即可下载。报告格式为PDF,大小3M,页数30页,欢迎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