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市场月报:美联储货币政策预期管理的转折
请阅读正文后的声明宏观金融研究团队研究员:何卓乔(宏观贵金属)020-38909340hezhuoqiao@ccb.ccbfutures.com期货从业资格号:F3008762研究员:黄雯昕(宏观国债)021-60635739huangwenxin@ccb.ccbfutures.com期货从业资格号:F3051589研究员:董彬(股指外汇)021-60635731dongbin@ccb.ccbfutures.com期货从业资格号:F3054198研究员:王天乐(期权量化)021-60635568wangtianle@ccb.ccbfutures.com期货从业资格号:F03107564类别宏观市场月报美联储货币政策预期管理的转折日期2023 年 11 月 03 日请阅读正文后的声明- 2 -月度报告观点摘要#summary#疫后经济重新开放以及疫情阻碍因素消除之后,得益于被疫情抑制的国内外需求的逐步释放,2023 年一季度中国经济超预期恢复;但二季度起国际地缘政治风险和中美博弈白热化、国内房地产市场疲弱和债务压力等中长期负面因素逐步浮现,中国经济增长动能开始减弱,尤其是民间部门支出意愿持续低迷。6 月份起决策层陆续推出新一轮经济刺激措施,包括降息降准、刺激房地产投资消费、提振居民消费意愿和民企投资信心、改善市场投资环境、处置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加大财政刺激力度等。高频数据显示中国经济悲观情绪得到一定程度的缓和,经济增长动能有低位回升迹象;但中长期负面因素仍继续施加压力,意味着经济刺激措施对于稳增长仍有必要。美联储货币政策预期管理出现转折把市场共识从“快紧缩”拉回“缓紧缩”但继续收紧货币政策,积极财政政策以及疫情冲击使得美国经济滚动式复苏,美联储政策利率以及市场融资利率因此必须 high for longer,美联储货币紧缩对全球市场的抑制减轻但方向不变;中国加大财政刺激力度有助于减轻市场悲观预期并支持私人部门和地方政府去杠杆,但在中美利差较大的情况下财政货币双刺激也会加大人民币汇率贬值压力和外资流出可能性,中国股市反弹力度因此受限。总体上看我们预计 11 月份中外股市短期反弹,债券和商品区间运行,建议股票、债券和黄金均衡配置而低配原油。近期研究报告《宏观专题-美联储货币政策预期管理的转折》2023.10.31《宏观专题-美欧日经济三体异步对货币政策和金融市场的影响》2023.10.8《宏观专题-美国经济在软着陆之前需经历小型滞涨》2023.8.17《宏观专题-美国扩张财政与紧缩货币的正反馈循环》2023.7.24《宏观专题-站在紧缩十字路口的美联储该何去何从》2023.6.15《贵金属专题-本轮黄金牛市的驱动力与运行特征》2023.5.22iUhUbWwVnUuXuNtNtQ9PbP6MnPmMoMnOfQnMpOkPqRpR7NmNnQMYsQxOMYqRsO请阅读正文后的声明- 3 -月度报告目录一、2023 年迄今宏观市场回顾.................................................................................- 4 -二、宏观环境评述...................................................................................................... - 4 -2.1 中国经济增长动能初步企稳...........................................................................- 4 -2.2 美国经济增速显著回升..................................................................................- 7 -2.3 美联储预期管理出现转折............................................................................- 10 -三、资产市场分析.................................................................................................... - 13 -四、中期资产配置.................................................................................................... - 16 -请阅读正文后的声明- 4 -月度报告一、2023 年迄今宏观市场回顾疫后经济重新开放以及疫情阻碍因素消除之后,得益于被疫情抑制的国内外需求的逐步释放,2023 年一季度中国经济超预期恢复;但二季度起国际地缘政治风险和中美博弈白热化、国内房地产市场疲弱和债务压力等中长期负面因素逐步浮现,中国经济增长动能开始减弱,尤其是民间部门支出意愿持续低迷。6 月份起决策层陆续推出新一轮经济刺激措施,包括降息降准、刺激房地产投资消费、提振居民消费意愿和民企投资信心、改善市场投资环境、处置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加大财政刺激力度等。高频数据显示中国经济悲观情绪得到一定程度的缓和,经济增长动能有低位回升迹象;但中长期负面因素仍继续施加压力,意味着经济刺激措施对于稳增长仍有必要。2022 年四季度至 2023 年三季度美国通胀压力在基数效应、跨境供应链恢复等因素影响下持续减轻,美联储加息步伐也持续放缓甚至一度释放出大量短期流动性,通胀压力的减轻以及货币金融条件的改善使得美国经济就业呈现出较强韧性,三季度美国实际 GDP 增速大幅回升。但经济就业韧性也使得美联储坚持政策利率 higher for longer,市场对美联储政策利率路径预期的修正加上其他结构性因素使得 9 月份至 10 月中旬美债长端利率飙升,美联储官员也因此纷纷表态管理市场预期,认为长端利率的大幅上升和金融条件的收紧使得美联储可能不需要继续加息。10 月 31 日至 11 日 1 日美联储召开年内第七次议息会议,会议如期继续暂停加息,但对于是否会继续加息未给出明确指引。二、宏观环境评述2.1 中国经济增长动能初步企稳2023 年三季度中国实际 GDP 同比增长 4.9%,好于市场主流预期;环比增长1.3%,也好于二季度的 0.5%,意味着中国经济增长动能有所改善。根据国家统计局的初步测算,四季度只要增长 4.4%以上,就可以保障完成全年 5%左右的预期目标。另一方面,三季度平减系数同比萎缩 0.84%,萎缩程度仅较二季度的 0.92%小幅收窄,名义 GDP 同比增速连续两个月回落,这意味着经济通胀风险依然偏高,需要刺激性政策持续发力。根据统计局公告,消费是三季度 GDP 的主要拉动项,净出口则有所拖累;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贡献率提升至 94.8%,拉动 GDP 增长 4.6 个百分点;资本形成总额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是 22.3%,拉动 GDP 增长 1.1个百分点;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
[建信期货]:宏观市场月报:美联储货币政策预期管理的转折,点击即可下载。报告格式为PDF,大小2.55M,页数17页,欢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