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用环保行业专题研究:碳价,电价是否有可能与煤价走出剪刀差?
免责声明和披露以及分析师声明是报告的一部分,请务必一起阅读。 1 公用环保 碳价:电价是否有可能与煤价走出剪刀差? 华泰研究 公用事业 增持 (维持) 环保 增持 (维持) 研究员 王玮嘉 SAC No. S0570517050002 SFC No. BEB090 wangweijia@htsc.com +(86) 21 2897 2079 研究员 黄波 SAC No. S0570519090003 SFC No. BQR122 huangbo@htsc.com +(86) 755 8249 3570 研究员 李雅琳 SAC No. S0570523050003 SFC No. BTC420 liyalin018092@htsc.com +(86) 10 6321 1166 研究员 胡知 SAC No. S0570523120002 huzhi019072@htsc.com +(86) 21 2897 2228 行业走势图 资料来源:Wind,华泰研究 重点推荐 股票名称 股票代码 目标价 (当地币种) 投资评级 国电电力 600795 CH 6.99 买入 长江电力 600900 CH 32.95 买入 中国核电 601985 CH 12.81 买入 中绿电 000537 CH 11.58 买入 龙源电力 916 HK 8.25 买入 三峡能源 600905 CH 6.40 买入 瀚蓝环境 600323 CH 31.10 买入 华测检测 300012 CH 16.90 买入 广电计量 002967 CH 27.74 买入 资料来源:华泰研究预测 2025 年 3 月 31 日│中国内地 专题研究 碳市场建设提速,量价或将进入持续上行周期 2025 年可能是钢铁、水泥、铝冶炼行业纳入全国碳市场后履约的第一个周期,扩围后新增排放量约 30 亿吨,覆盖比例达到约 60%。碳市场目前处于第三个履约周期,碳配额市场扩围和供给收紧致价格上涨,从 2023 年均价68 元/吨上涨至 2024 年均价 96 元/吨。根据 2024 年碳配额交易量我们推算,目前唯一在市场中履约的煤电 2023 年碳配额缺口约 3.7%vs 2021-22 年2.7%,基准值和免费碳配额的不断收紧也在提升 CEA和 CCER市场活跃度。我们认为,短期内 CCER 不影响碳配额供需格局,欧盟碳关税 CBAM 机制将于 2026 年正式实行,或将驱动碳价长期上涨。 2030 中国电力碳强度有望对标美国和德国,有望缓解绿色贸易壁垒压力 2025 年中国首次发布电力碳足迹因子,全国均值为 0.6205 kgCO₂e/kWh,其中煤电因子(0.9440)显著低于国际数据库(如 Ecoinvent 3.10 版 1.155),反映了煤电超低排放改造(95%机组达标)和绿电替代成效。我国最近一期官方发布的电网碳排放因子为 2022 年版本,其中西南水电密集区度电碳排放低至 0.2268,而华北火电主导区仍高达 0.6776。根据我们的测算,预计2030 年全国碳强度将降至 0.5108,较 2023 年累计下降 14%,接近美德水平(0.38-0.44),若未来降至 0.4x,则有望缓解绿色贸易壁垒压力。 碳价传导效应凸显,有望推升电力与高耗能行业价格 中国碳价(CEA)长期仅为欧盟(EUA)的 15%-20%,假设中国碳价 2025年达到 200 元/吨,最大程度可以推升煤电/气电度电成本增加 0.094/0.048元,可能带动电价提升(火电为边际定价者)。无免费配额的场景下,若只考虑直接碳排放,铝冶炼/钢铁/水泥吨成本潜在上升为 340/308/157 元;若考虑间接碳排放,吨成本上升为 2,230/347/181 元——倒逼中小产能退出。2026 开始实施的欧盟碳关税(CBAM)对钢铝征收最高货值 30%税费,倒逼出口企业提价;根据欧盟现在的碳价约 600 元/吨,我们测算出口的钢、铝成本在只包括直接碳排放和也包括间接碳排放的基础上会分别上涨923/1,019 和 1,042/6,690 元/吨。 中欧碳合作路径明晰,绿电互认与碳排放因子的协同是破局关键 中国通过绿电凭证抵扣、联合发展中国家谈判要求欧盟承认 CCER 减排量,应对 CBAM 双重征税风险。多边合作下,中国有望通过标准互认将绿电占比提升至 35%(2030 年),降低出口产品隐含碳强度 20%-30%。同样重要的还有碳排放核算标准、监测报告与核查(MRV)规范的互认。例如,欧盟已承诺对中国火电碳排放因子进行技术评估,较其原有数据库值降低 18%,此举将直接减少中国出口产品在 CBAM 框架下的碳关税负担。 投资建议:碳价上行周期下的三大主线机会 全国碳市场扩围叠加欧盟碳关税倒逼,碳价进入长期上行通道。碳成本传导将重塑电力及高耗能行业盈利模式,绿电消纳、碳检测及节能改造需求或迎跨越式增长。关注三条主线:1)电力成本传导下的公用事业价值重估,推荐国电电力/长江电力/中国核电;2)绿电与环保行业受益碳减排刚性需求,推荐中绿电/三峡能源/龙源电力/瀚蓝环境;3)碳相关检测认证需求加速增长,推荐华测检测/广电计量。 风险提示:碳市场建设进度低于预期,绿电市场与碳市场协同低于预期,中欧绿电互认与联合机制发展低于预期。 (18)(10)(1)816Apr-24Jul-24Nov-24Mar-25(%)公用事业环保沪深300 免责声明和披露以及分析师声明是报告的一部分,请务必一起阅读。 2 公用环保 正文目录 核心观点 ....................................................................................................................................................................... 3 与市场的不同之处 ................................................................................................................................................. 3 碳市场建设提速/绿色低碳价值凸显,碳价或将持续向上 ............................................................................................. 4 碳市场扩围和供给收紧致量价齐升,短期内“潮汐效应”明显 ................................................................................. 4 CCER 短期不影响碳配额供需,CBAM 或将驱动碳价长期上涨 ...........................
[华泰证券]:公用环保行业专题研究:碳价,电价是否有可能与煤价走出剪刀差?,点击即可下载。报告格式为PDF,大小1.46M,页数26页,欢迎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