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收专题研究:大行注资的历史脉络及影响
免责声明和披露以及分析师声明是报告的一部分,请务必一起阅读。 1 固收 大行注资的历史脉络及影响 华泰研究 研究员 张继强 SAC No. S0570518110002 SFC No. AMB145 zhangjiqiang@htsc.com +(86) 10 6321 1166 研究员 仇文竹 SAC No. S0570521050002 qiuwenzhu@htsc.com +(86) 10 6321 1166 研究员 吴宇航 SAC No. S0570521090004 wuyuhang@htsc.com +(86) 10 6321 1166 研究员 文晨昕 SAC No. S0570520110003 SFC No. BSF414 wenchenxin@htsc.com +(86) 21 2897 2068 联系人 朱逸敏 SAC No. S0570124070133 zhuyimin@htsc.com +(86) 10 6321 1166 2025 年 3 月 31 日│中国内地 专题研究 报告核心观点 3 月 30 日,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邮储银行相继发布公告,分别拟向财政部等特定对象发行 A 股股票募资。合计募资规模达 5200 亿,其中财政部出资 5000 亿,所募集资金扣除费用后用于补充核心一级资本。回顾历史,最近一次国家集体对国有大行补充注资还要追溯到 2003 年。而在更早的 1998 年,财政部也曾通过定向发行 30 年期特别国债注资四大行。2010 年四家大行的配股也属于补充核心一级资本行为。时隔多年,财政部再次发行特别国债注资国有大型银行,不过与此前“雪中送炭”的目的相比,此轮注资重点在于促进发展,有助于减轻大型银行资本及经营压力、减少货币政策掣肘、缓解城投债务风险、且具有流动性投放的间接效应。 本轮国有大行注资正式启动 3 月 30 日,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邮储银行相继发布公告,分别拟向财政部等特定对象发行 A 股股票募资不超过 1650 亿元、1050 亿元、1200 亿元、1300 亿元。合计募资规模达 5200 亿,其中财政部出资 5000亿,所募集资金扣除费用后用于补充核心一级资本。此前已多次预告的大行注资终于落下帷幕。早在 1998 年,财政部曾发行 2700 亿特别国债向四大行注资。时隔多年,财政部再次发行特别国债注资国有大型银行,不过与当年“雪中送炭”、化解风险的目的相比,此轮注资重点在于促进发展,是强化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的“未雨绸缪”,是应对未来风险的前瞻性举措。 历史上的大行注资复盘 1998 年,在银行坏账问题凸显等背景下,财政部首次通过定向发行 2700亿 30 年期特别国债注资四大行。最近一次国家集体对国有大行注资要追溯到 2003 年,方式是成立中央汇金公司向四大行外汇储备注资 790 亿美元,从而为国有行股改上市创造条件。2010 年四家大行的配股也属于补充核心一级资本行为,参与方包括国家股东和其他股东。背景是商业银行信贷投放加力致资本快速消耗、资本充足率隐患再现。集体动作之外,2010 年之后,部分大行也各自通过定增等方式补充核心一级资本。如 2012 年、2018 年交行和农行分别进行定增,2021 年、2023 年邮储银行进行两轮定增。 本轮大行注资的必要性 尽管当前大行整体经营状况良好,但若要满足长远发展的需要,通过注资来进一步夯实资本基础有其必要性。第一,国有大行是服务实体经济的主力军。截至 2024 年 12 月末,六家国有银行的资产占商业银行总资产的比重为50%。24 年大行新增贷款 10.7 万亿,占新增贷款总额 58%。第二,净息差下降、信贷投放放缓背景下,银行内源资本补充能力承压。第三,外源式核心一级资本补充受到资本市场再融资进度、市净率偏低等制约。而财政部通过特别国债注资,可减小市场压力、稳定资本市场,并提升银行估值水平。 本轮大行注资的影响分析 相比之前,本轮大行注资的主要目标并不是短期的风险化解,而是聚焦于提升国有大行的中长期可持续发展能力以及完善国有金融资本管理体制。简单测算,注资 5 千亿可提升大行资本充足率约 0.5-1.5 个百分点,大概对应超7.5 万亿的资产投放空间。具体影响来看,一是有助于减轻大型银行资本压力、提升其支持实体的能力;二是可减轻大行经营压力、减少货币政策掣肘;三是或增强大行支持地方化债的能力,有利于缓解城投债务风险;四是大行二永债、TLAC 非资本工具供给或减少;五是具有流动性投放的间接效应。 风险提示:信贷需求不及预期、货币政策超预期、二永债发行规模超预期。 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 免责声明和披露以及分析师声明是报告的一部分,请务必一起阅读。 2 固收研究 国有大行注资正式启动 3 月 30 日,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邮储银行相继发布公告,分别拟向财政部等特定对象发行 A 股股票募资不超过 1650 亿元、1050 亿元、1200 亿元、1300 亿元,所募集资金扣除费用后用于补充核心一级资本。四大行合计募资规模达 5200 亿元,其中财政部出资规模达 5000 亿元。从几大细则来看: 1)募集对象: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定增对象仅为财政部;交通银行除了向财政部定增 1124亿元外,其余由中国烟草及其全资子公司(双维投资)认购;邮储银行向财政部定增 1176亿元,剩余部分由中国移动、中国船舶认购。 2)发行价格:各大行股票发行价均高于其最新收盘价。静态测算,中行、建行、交行、邮储行定增完成后,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将分别提升 0.86、0.48、1.27、1.51 个百分点。 3)控股股东:中国银行、建设银行、邮储银行均明确本次发行不会导致股东控制权变化。中行、建行控股股东仍为汇金公司、邮储行仍为中国邮政集团。交行在公告中表示,此前该行无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本次增资完成后,财政部将以 34.8%的持股比例成为控股股东(发行前财政部持股 23.9%)。 图表1: 四大行注资情况梳理 代码 银行 增资规模(亿元) 发行对象 发行股票价格(元/股) 溢价率(相较最新收盘价) 24 年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 注资后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 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变动 601939 CH 建设银行 1050 财政部 9.27 9% 14.48% 14.97% 0.49% 601988 CH 中国银行 1650 财政部 6.05 10% 12.20% 13.06% 0.86% 601658 CH 邮储银行 1300 财政部(1176 亿) 中国移动(79 亿) 中国船舶(46 亿) 6.32 22% 9.56
[华泰证券]:固收专题研究:大行注资的历史脉络及影响,点击即可下载。报告格式为PDF,大小0.91M,页数14页,欢迎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