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疫情时代,我国原料药行业面临机遇下的隐忧

行业专题研究 1 后疫情时代,我国原料药行业面临机遇下的隐忧 联合评级工商一部 唐玉丽 主要事件:2020 年以来新冠疫情爆发,中国作为疫情最早爆发的区域,经过 3 个多月的严格防控,目前疫情已基本得到控制,绝大部分企业实现复产,物流体系恢复运转,主要行业产业链生态基本恢复正常。而世界范围内,疫情正在肆虐。欧洲主要原料药生产地意大利、德国、西班牙、日本等均处于疫情发展的关键时期,多国已经采取停工停产、封锁交通、限制出行等隔离措施,预计短期内相关原料药供应将面临较大困难。被称为“世界药房”的印度,出于对国内疫情发展态势的不乐观预估,于 2020 年 3 月 3 日发布出口限制令 1,正式限制 13 种原料药(扑热息痛、替硝唑、甲硝唑、奥硝唑、阿昔洛韦、VB1、VB6、VB12、黄体酮、氯霉素、红霉素盐、新霉素、克林霉素盐)及相应制剂的出口,以优先满足其国内需求为主。 从短期来看,原料药供给端受疫情影响较大,国外原料药产地或不能生产,或限制出口,需求端因疫情刺激导致相关原料药需求增加。国内原料药企业的确迎来抢占相关药品的市场份额、一定时期内迎来上调价格的机会。但从长期来看,在本次新冠疫情带给国内原料药企业短期利好的同时也需要意识到我国原料药企业可能面临的内忧和外患。 一、我国原料药企业面临的“内忧” (一)规模优势掩盖下的产品结构性风险和同质化竞争风险 我国原料药整体行业低端产能过剩、高端产能不足、同质化竞争激烈、行业整体利润率低于医药行业平均水平。 据中国海关统计数据显示,原料药进出口额方面,2019 年,我国原料药进出口总额达到 444.34 亿美元,同比增长 14.91%,其中出口额 336.83 亿美元,同比增长 12.10%。原料药出口区域方面,2019 年,我国原料药出口国家和地区合计为 189 个,其中向亚洲、欧洲、北美洲出口额合计占出口总额的 89%;具体来看,2019 年,我国原料药出口额前五名的国家分别为印度、美国、日本、德国和韩国。原料药出口量方面,2019 年,我国原料药总出口量高达 1,012 万吨,其中,向亚洲市场出口 544.61 万吨,向欧洲市场出口 207.63 万吨,向北美洲市场出口 78.79 万吨。原料药品种方面,据国家发展改革委价监竞争局统计,目前世界范围内能生产的原料药大概为 2,000 多种,其中超过 3/4 品种我国均能生产。毫无疑问,我国已成为世界药企的原料库。但在规模优势背后,我国原料药行业在产品结构、行业竞争、盈利能力等方面的问题也很突出。 1 出于政治压力及人道考虑,印度已于 4 月 7 日放开部分药品的出口禁令。 行业专题研究 2 产品结构方面,原料药一般被分为大宗原料药、特色原料药和专利药原料药三大类。三类原料药相比较,呈现出产能过剩局面递减、下游需求递减、行业内企业数量递减、行业同质化竞争程度递减、对营销能力的要求递减、成本和价格敏感性递减、下游需求稳定性递减、产品附加值递减、周期性波动递减的特点,同时,三类原料药也呈现产品技术含量递增、产品价格和利润空间递增、行业进入壁垒递增、下游客户粘性递增的特点。受前期进入门槛较低、生产技术要求不高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原料药优势品种主要集中在维生素类、解热镇痛类、抗生素类以及激素类等大宗原料药,整体行业呈现低端产能过剩、高端产能不足、行业整体利润率低于医药行业平均水平的特点。以 2019 年出口原料药为例,出口增幅最大的品类依然集中在抗感染类、激素类、解热镇痛类等低价传统大宗原料药,而同为原料药出口大国的印度,却通过从我国大量采购大宗原料药及中间体产品,在其国内加工成高附加值的制剂或其它产品再出口,以获取高额利润。行业竞争方面,2019 年,我国共有超过 12,000 家企业经营原料药出口业务,较 2018 年增加近 1/10,原料药出口企业数量已经连续六年保持增长。大规模的企业数量导致的后果之一就是产能过剩以及同质化竞争激烈,以维生素为例,单个维生素品种绝大部分的市场需求,行业内少数几家头部企业即可满足,其他众多小规模维生素企业只能艰难求生。 表 1 主要维生素品种的行业需求及竞争情况 品种 主要下游应用领域 总产能 总需求 技术 门槛 主要 生产企业 主要 生产企业 市占率 维生素 C 饲料、医药、食品、化妆品 约 20 万吨 约 15 万吨 较低 帝斯曼、石药集团、华北制药、东北制药 约 70% 维生素 E 饲料、医药、化妆品 约 15 万吨 约 10 万吨 高 新和成、浙江医药、帝斯曼、巴斯夫 约 80% 维生素 A 饲料、化妆品 约 3 万吨 约 2 万吨 较高 帝斯曼、巴斯夫、新和成、浙江医药 约 80% 维生素 B5 饲料、医药、化妆品 约 2.5 万吨 约 2 万吨 较低 亿帆医药、兄弟科技、巴斯夫、帝斯曼 约 70% 资料来源:联合评级根据公开信息整理 值得注意的是,针对此次新冠疫情引发的原料药在疫情期间的供需不平衡以及所导致的价格波动,为鼓励原料药出口,2020 年 3 月 17 日,财政部下达《关于提高部分产品出口退税率的公告》,明确于 3 月 20 日起提高 1,400 余项产品的出口退税率,其中包含例如扑热息痛、阿司匹林等在内的 135 种原料药产品。同时,习近平主席在 2020 年的 G20 峰会上向世界承诺“中国将加大力度向国际市场供应原料药等产品”。可以预见,后续政府为鼓励原料药出口还可能出台相关政策优惠,叠加部分产品价格上涨带来的超额利润等相 行业专题研究 3 关利好可能会吸引行业新进者,也可能会促使行业现存者扩大产能,尤其是进入门槛较低的大宗原料药产能可能进一步增加。一旦后续疫情得到控制,国外原料药生产商恢复生产,当前国内企业为追求短期利好,在产能、产品认证等方面的投入很可能还没带来回报就失去国际竞争力,从而进一步加剧国内企业的同质化竞争。 (二)人口红利下降、环保政策趋严等造成生产成本优势弱化的风险 一直以来,中国原料药能够占据世界原料药供给举足轻重地位的决定性优势之一就是成本优势,而这一优势的来源主要依赖国内较为完善的上游化工产业链以及低廉的人工和生产成本。但近年来,随着人口红利的逐渐下降、国内环保监管趋严等供给侧改革措施的推进,国内原料药企业的成本优势被大幅弱化。 人工成本方面,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 2019 年底,中国总人口首次超过 14 亿,但 2019 年出生人口数量为 1,465 万人,较上年减少 58 万人,连续第三年下降,创近 20 年新低;人口自然增长率(3.34%)和出生率(10.48%)亦连续下降至历史新低;14 亿人口中,16 至 59 周岁的劳动年龄人口数量为 8.86 亿人,较上年减少 89 万人,适龄劳动人口

立即下载
医药生物
2020-05-08
联合信用评级
8页
0.42M
收藏
分享

[联合信用评级]:后疫情时代,我国原料药行业面临机遇下的隐忧,点击即可下载。报告格式为PDF,大小0.42M,页数8页,欢迎下载。

本报告共8页,只提供前10页预览,清晰完整版报告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立即下载
本报告共8页,只提供前10页预览,清晰完整版报告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立即下载
水滴研报所有报告均是客户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商用。
相关图表
表 9、湖北省新型冠状病毒相关检测试剂集中采购拟中选企业名单及报价
医药生物
2020-05-08
来源:医药生物行业抗击新冠疫情系列报告之二:新冠检测全景分析
查看原文
表 8、获得 FDA EUA 认证的国内核酸检测产品
医药生物
2020-05-08
来源:医药生物行业抗击新冠疫情系列报告之二:新冠检测全景分析
查看原文
图 10、监管机构对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试剂发布审评标准时间表
医药生物
2020-05-08
来源:医药生物行业抗击新冠疫情系列报告之二:新冠检测全景分析
查看原文
表 4、假阳性和假阴性结果产生原因总结
医药生物
2020-05-08
来源:医药生物行业抗击新冠疫情系列报告之二:新冠检测全景分析
查看原文
图 9、抗体检测假阳性原因总结
医药生物
2020-05-08
来源:医药生物行业抗击新冠疫情系列报告之二:新冠检测全景分析
查看原文
图 8、核酸检测假阴性原因总结
医药生物
2020-05-08
来源:医药生物行业抗击新冠疫情系列报告之二:新冠检测全景分析
查看原文
回顶部
报告群
公众号
小程序
在线客服
收起